抓好重點任務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論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精神

2020年12月03日07:46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抓好重點任務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本報評論員

  首都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北京要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必須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切實抓好各項重點任務,確保落到實處。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斷。這個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北京作為首都,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上作表率。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我們提出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我們也要奮勇當先、走在前列,確保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順應國家戰略,謀求更好發展,始終是“首都使命”,也始終是“首都機遇”。近些年來,北京始終把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積極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發展新高地,高質量發展水平持續排名全國第一。中央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支持北京等地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加快科技強國建設中賦予了北京更高的定位﹔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貿試驗區,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賦予了北京更大的責任。展望未來,本市原始創新能力有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政策效應將全面釋放,經濟有潛力在較高水平上保持長期平穩發展,有條件也有能力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

  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把握工作著力點。要更加突出創新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要更加突出開放發展,強化政策和制度創新,加快完善工作機制,建好“兩區”“三平台”﹔要更加突出區域協調發展,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著力提升區域整體發展水平﹔要更加突出綠色發展,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環境空間容量,讓青山綠水藍天成為大國首都底色﹔要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緊緊圍繞“七有”“五性”補齊民生短板,以“吹哨報到”“接訴即辦”為有力抓手,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要更加突出安全發展,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對各類風險保持高度警惕,切實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機遇也是考驗。對首都北京來說,“四個中心”“四個服務”中蘊含著巨大能量,將其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建設具有首都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各級黨員干部要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發展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更加奮發有為地把首都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謀劃推動“十四五”時期發展上來,勇於擔當,主動作為,我們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牢牢掌握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