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 11月29日,大美荊州·與愛同行“城鄉生態文化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暨湖北荊州洈水生態旅游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飯店舉辦。
11月29日,“城鄉生態文化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暨湖北荊州洈水生態旅游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辦。主辦方供圖
此次活動領導專家們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城鄉可持續發展,疫情后怎麼崛起城鄉生態旅游文化高質量的融合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城鄉旅游進展,自然環境對文化旅游行業的融合發展,文化旅游融合桑蠶產業扶貧推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湖北荊州洈水旅游發展介紹等湖北荊州洈水景區宣傳推廣發展進行探討。
11月29日,“城鄉生態文化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暨湖北荊州洈水生態旅游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辦。主辦方供圖
文化旅游業是推進城鄉文化交流、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橋梁。旅游業可以使城鄉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加深彼此的了解,增進友誼,促進文明交流和社會進步。城鎮旅游者到鄉村去旅游會促進鄉村文明意識的提高,鄉村旅游者到城市旅游可以開闊眼界、更新觀念、增長見識、豐富閱歷,促進城鄉生態旅游人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當地生態旅游發展。
會上,相關旅游專家表示,城鄉生態旅游業經營戶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給地區帶去了科技知識和先進的經營理念,提高了經營效率,進而提高了城鄉的文明意識和文化素質,促進了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與文化和旅游發展。文化旅游還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是和諧社會的推進劑,城鄉組織居民外出旅游后,家庭關系、鄰文化旅游業是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重要平台。
11月29日,“城鄉生態文化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暨湖北荊州洈水生態旅游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辦。主辦方供圖
有專家指出,傳統的城鄉格局的弊端在於城鄉空間聯系不夠緊密,資金、技術、信息、物質、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難以實現有效流動,阻礙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以文化旅游通道為樞紐,以城鄉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為節點,以城鄉旅游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區域旅游空間組織模式,可以消除城鄉空間分割,加強文化旅游城鄉橫向聯系,促進文化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互動,使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資源流隨著人流涌動到農村和不發達地區,給經濟發展帶來充足的生產要素和旺盛的需求活力。比如湖北武陵山片區內深入推進"城鄉旅游扶貧綜合示范區"建設,城鄉生態旅游贏得各界人士認可。
荊州地處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主辦方供圖
荊州地處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后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歷首輔張居正,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
洈水風景區。主辦方供圖
荊州的洈水風景區在湖北荊州鬆滋西南邊陲,湘鄂兩省交界之處,有一幅365平方公裡的精美畫卷——中國洈水——亞洲第一人工壩。作為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湖北省文明鎮、湖北省旅游風景名勝區、湖北省重點自然保護小區的洈水鎮,現轄一區(洈水旅游度假區)、一園(洈水國家森林公園)、洈水地貌多姿,物阜民豐。
業內人士認為,城鄉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特色級旅游景區和民宿,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生態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