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下的合肥:對標“優等生” 當好“上進生”

陳浩

2020年11月25日15:5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原標題:長三角一體化下的合肥:對標“優等生” 當好“上進生”

  在老合肥人眼裡,去一趟上海,可不容易。擱20年前,要麼搭綠皮火車“夕發朝至”,要麼乘大巴顛上七八個小時。現如今,坐上高鐵,到上海最快隻要兩小時。見微知著,交通便捷程度的提升,不過是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諸多“紅利”之一。

  長江三角洲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隨著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今年8月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在合肥召開,合肥完成了從長三角“旁聽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身份轉變。

  眼下,合肥正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踏上新征程。正如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上說的那樣:“合肥將向兄弟城市學習,敢拼會拼、苦干實干,當一個長三角的‘上進生’,努力與長三角‘優等生’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在11月20日舉辦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表示:“合肥將向兄弟城市學習,敢拼會拼、苦干實干,當一個長三角的‘上進生’。”

  交通先行 讓市場要素加速流通

  “早上從上海坐高鐵出發,中午到合肥工廠轉一圈,跟高管們碰個頭,下午再回去。”這樣的行程,對於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團董事長楊桂生而言,是常有的事兒。

  2006年,在工程塑料領域做出一番成績的楊桂生踏上徽商“鳳還巢”之路,回合肥投資辦廠。2017年,出於對城市區位優勢、發展前景的看好,楊桂生又追加了3億元投資。“現在,合肥到滬蘇浙主要城市的距離‘近’了,無論是客商考察,還是和總部互動,都很方便。”

  距離拉“近”的背后,是合肥日益提升的交通便捷度。

  拿鐵路客運來說,在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合肥被確定為19個綜合鐵路樞紐之一。尤其是高鐵方面,以合肥為原點的“時鐘型”高鐵樞紐日益完善,1小時到南京、2小時到上海、3小時到杭州,當日往返通勤圈已經形成。

  以合肥為原點的“時鐘型”高鐵樞紐日益完善。合肥南站供圖

  現在,從合肥坐高鐵出發,能夠直達滬蘇浙絕大多數城市,且班次密集。APP“鐵路12306”顯示:11月22日,合肥發往南京、上海、杭州的高鐵(動車)多達97趟、72趟、82趟。

  作為鐵路客運的重要補充,借助滬陝高速、滬蓉高速等高速公路,合肥(含4縣1市)與滬蘇浙地區15個城市開通了直達客運班線78條,2019年發送旅客量近30萬人次。

  同時,“十三五”期間,G312上霍線、G329舟魯線等連接合肥與滬蘇浙城市國道(合肥境內)基本完成一級公路改造。這為往返兩地的旅客、貨物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

  “加大與滬蘇浙地區交通對接力度,對提升區域運輸服務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合肥市交通局負責人表示,人流、物流的更好匯集,有利於信息、資金等市場要素的流通,這對推動區域文化交流、經濟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對於協同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2019年印發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指出,要“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提升省際公路通達能力……”

  對此,上述負責人介紹,當好“上進生”,合肥將充分發揮交通的先行作用,力爭到“十四五”末,境內高鐵總裡程達1000公裡,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裡程達1000公裡。同時,推進兆西河通江一級航道前期研究、規劃等工作,為形成開放型經濟體系和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他還表示,在與上海、杭州、南京等6座城市互認軌交碼的基礎上,合肥正推進長三角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工作,實現異地出行“同城待遇”,提升市民出行體驗感。

  創新為要 做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踐者

  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合肥的城市“名片”。其中,前半句得名於內湖巢湖,是對當地自然稟賦的描述﹔后半句則道出了合肥在創新上的付出與收獲。

  合肥,是繼上海張江之后,我國第2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擁有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個國家大科學裝置,創新實力雄厚。近年來,主要創新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穩居省會城市第一方陣。

  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是合肥的一大特色。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入選首批國家戰新產業集群,入選數位居全國城市第4,省會城市第2。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創新之於合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模型。張俊 攝

  創新,重在產業帶動。

  量子產業,是合肥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目前,合肥高新區擁有主營量子技術企業5家、量子關聯企業20余家。當地在量子通信應用技術研發、實用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方面已走在國內前列。

  眼下,合肥正打造首個量子計算創新創業平台。該平台將面向多行業用戶,推出針對量子計算的學習、實驗、開發、應用一整套解決方案,為廣大創新創業者解決更多實際問題,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專業化分工,促進量子科技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創新,要有人才支撐。

  在一體化時代,合肥用好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人才峰會等載體,積極發現人才、培育人才、引進人才、使用人才。合肥市科技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當地集聚各類人才190萬人,其中,“兩院”院士126人。

  創新,企業是“主戰場”之一。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我們與滬蘇浙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的對接更多了。”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告訴記者,公司正與浙江大學等高校合作,圍繞高強鋼、汽車輕量化等課題開展攻關。“我們有信心,把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子走得更實,為我國汽車工業做出更大貢獻。”

  今年9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合肥市蜀山區成立。合肥市蜀山區供圖

  觀念為本 對標先發揚長補短

  今年9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合肥市蜀山區成立。

  “聯盟致力於探索高端技術規范和行業標准,使企業逐步成為創新主體,增強核心競爭力。”成立儀式上,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說,聯盟將推動科技向產業界轉化,瞄准未來生態環境體系建設需要的高端技術、高端裝備,培養高端人才,引領長三角城市帶環境產業協同發展。

  當下,越來越多的區域聯盟在合肥成立,越來越多的會議、論壇在這裡召開。

  10月28日至29日,為加強域內人才工作交流,第三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人才峰會在合肥召開﹔11月18日,為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長三角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聯盟在合肥成立﹔11月20日,旨在研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成功經驗、問題解決路徑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在合肥開幕……

  11月18日,長三角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聯盟在合肥成立。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供圖

  與此同時,一些統計數據、評比榜單也將長三角地區視為一個整體。如2020長三角創新機構100強、2020長三角百強企業等榜單頻頻見諸報端。

  可以說,早些年,滬蘇浙更像是“一家人”。而現在,一市三省“同框”的機會更多了,合肥的存在感更強了。

  “彼此間更多的交流,有利於我們對標先發地區的先進觀念,也有助於我們看清差距,揚長補短。這樣,才能更好地答好一體化、高質量‘答卷’。”合肥市有關負責人說。

  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明天,令人期待!

(責編:高星、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