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建“園”學耕樂 出力流汗煉品格

2020年11月19日07:5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校內建“園”學耕樂 出力流汗煉品格

  南獨樂河幼兒園的孩子在田間體驗自然樂趣

  平谷黃鬆峪中學學生們正在菜地裡澆灌大白菜、除草

  懷柔廟城學校學生在農業科技種植園照料幼苗

  在校園裡過“豐收節”,帶領孩子們走進大自然感受植物生長規律,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必修課”……今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那麼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學校需要做些什麼?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到本市多所學校進行了探訪。

  校園開辟試驗田

  果蔬香裡說“豐年”

  “紅薯都長在地裡,我們應該怎樣挖,才能把它們完整地挖出來呢?”11月16日下午,一節別開生面的勞動教育課正在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房山分校的校園裡展開。

  在離校門不遠處的一塊大約80多平方米的小田地裡,紅皮紅薯正探頭探腦地從土壤裡鑽出來,在綠秧的掩映下惹人喜愛,這便是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房山分校的試驗田,來自五年級(2)班的同學們准備在降溫之前,搶收學校的最后一波紅薯。

  在挖紅薯之前,德育主任孫桂香先向同學們演示了“挖紅薯的正確姿勢”:順著紅薯秧子生長的方向,找到紅薯的“隱身之地”,然后將鐵鍬傾斜45°、一鏟、一踩,再往上一揚,紅薯便露出了大半個身子。隨后,同學們兩兩一組,一個挖,一個撿,將翻出來的紅薯整理堆到一起。短短30分鐘時間,孩子們共挖出20多斤紅薯。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不少學校都在校內建起了“種植園”。首經貿附中因地制宜在校園裡規劃出一塊塊學農園地,大的五六平方米,小的三四平方米,分配給各班。由各個班級全權負責,從翻地、播種、施肥、澆水、除草再到秋天各種農作物的豐收,讓孩子們盡情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樂趣。

  懷柔區北房中學校園內也有一片種植園,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種植園在春播種植前,以班級為單位征求學生種植意見,種什麼學生說了算,生物學科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指導,告訴大家種植農作物要考慮農時和地域條件,春季主要種植辣椒、香菜、圓白菜、菜花等,秋季主要種植胡蘿卜、香菜、茼蒿等農作物,學校后勤負責種子採購,以及農具肥料准備工作。

  課堂“搬”到校園外

  種子基地體驗種植過程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提到勞動教育,和大自然的生長規律是分不開的,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很多學校不僅僅在校園裡的“一畝三分地”上開展勞動教育,而是帶孩子們走出校園,充分感受到“自然的教育”,平谷區的南獨樂河幼兒園就是一個典范。

  開園之初,南獨樂河幼兒園四周栽滿了各種果樹,孩子們春賞花、秋收果、冬晒果干做糖葫蘆,為每棵樹制作樹牌,忙得不亦樂乎﹔被老師們作為原生態特意留下的各種野菜苦蝶甜菜蒲公英,花開處處自然成景,孩子們又在西面的山坡上播種滿地的野花野草,百草園就此而生﹔草長鶯飛,法桐樹上的喜鵲窩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她們收集不同的材料建造鳥窩﹔孩子們的創造亦是層出不窮,他們自制了澆花器、支架、帽子……

  “植物在生長變化,自然在四季更替,每個季節、每株植物、每個小生命都是孩子們生動的教材、形象直觀的教具”,南獨樂河幼兒園副園長高玉靜介紹說。幼兒園的老師們帶領孩子們走進田野、走進田間地頭,激發好奇與探究欲望的同時,也豐富幼兒們的學前教育知識,每學期老師們都會給每個班設計走近“自然的教育”活動。

  說到校外勞動實踐活動,前不久,豐台七小的全體師生剛剛體驗了一把。10月23日,他們來到北京中宏潤禾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教育基地和種子基地,體驗了蔬菜種植的全過程,還親手摘了玉米、辣椒,為玉米脫了粒,並在基地老師們的講解下,了解了常用勞動工具的使用方法。一位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通過親身體驗稼穡之艱辛,真正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話的含義。

  勞動“必修”成體系

  挖掘多學科教育因素

  然而,勞動教育不單單是圍繞在 “田間地頭”,它更應該是扎根於學生身邊。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本市不少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已經作為一門“必修課”進了學校課表。

  懷柔區廟城學校的校園內除了擁有十畝的農業科技種植園外,又在種植園內新增了一個佔地150平方米、擁有100多件展品的老農具博物館。學校把勞動教育與科技教育相結合,構建包含學科課程、實踐課程和研究性課程三部分的兩大類“少年科技種植園”課程群。北京八中京西附屬小學按照模塊方式設計開設了兒童園藝課、綠植探索課程,開展基礎園藝技能訓練。讓學生了解園藝勞動中用到的各種工具及其使用方式、安全事項,並通過種植大蒜讓學生了解秋季的作物種植情況。

  朝師附小的勞動教育課程已成為學校“悅課程”體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並且有專門的勞動教育的課時。在三級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挖掘各學科勞動教育因素,加大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的培養。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開設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課程。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手工勞技展演,提高學生勞動意識。在學校日常教育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和“志願田”,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勞技展演,提高學生勞動意識。

  拔絲紅薯成作業

  提高生活本領和技能

  勞動教育課具體怎麼設置?勞動教育課的成果,又應該如何評價?黃鬆峪中學老師滿文平總結說,“每一節課都要有學案計劃。雖然是勞動,但目的是為了什麼,最后要讓孩子們學到什麼,以及每一步的步驟是什麼,最后怎麼評價……這些都要求滲透到每位老師的學案中,學校也會一一檢查”。

  據介紹,黃鬆峪中學的勞動教育作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做種植規劃,如空心菜種植,是直接將種子撒到土壤中還是在小盆裡先進行培育等等,這些內容都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另一類作業,就是每節課及活動后的感觸、感想、收獲等等,以培育日記、畫報的形式記錄下來。

  而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房山分校的“挖紅薯”也不是挖完就罷,回到家后,孩子們還要和父母一起制作一道和紅薯相關的美食,無論是拔絲、烤,還是清蒸,吃起來都別有一番滋味。

  朝陽實驗小學則為各年級、各班級留了勞動“家庭作業”,組織各年級、各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勞動活動,讓孩子們親身經歷一個完整的實踐過程,感受和體驗家務勞動的辛苦,以及為家人奉獻的情感,在實踐和體驗中學會感恩,提高生活的本領和技能。如一年級要爭當自理小能手,二年級要學會給爸爸媽媽做件事,三年級要學會當家庭小主人等。

  文/本報記者 劉婧 林艷 武文娟 蒲長廷

  視頻/本報記者 劉婧

  圖片由各學校提供

  對話

  建議創設勞動實踐體驗崗位

  對話人:北京市少工委委員王海燕

  北青報:都說德智體美勞要全面發展,你認為勞動教育在對青少年的整體素質教育中佔有什麼樣的分量?

  王海燕: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成為“五育並舉”重要組成部分,可見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在整體素質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北青報:你認為,在勞動教育的課程中,家校應該如何配合?

  王海燕:家庭在配合學校勞動教育的落實方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舍得放手,給孩子做家務的機會﹔二是教給孩子勞動的本領與技巧,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成就感﹔三是孩子自己應該完成的勞動任務,家長絕不包辦代替,同時注重勞動鍛煉的持之以恆,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北青報:對於不同地域學校開展勞動教育, 你有哪些建議?

  王海燕:校際間交流也是深化勞動教育的一種形式,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勞動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另外,一些勞動實踐基地在郊區更為集中,這就為郊區孩子的勞動實踐創造了便利。我認為在積極創設校外勞動路徑上,市區學校一方面可以將視線投射到郊區的廣闊勞動資源基地上,另一方面還是要從身邊下手,積極與社區、街道、公園、博物館等加強合作,創設勞動實踐體驗崗位,引導青少年鍛煉勞動本領的同時,增強少年兒童的社會認知與參與。

  文/本報記者 劉婧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