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建外街道舉辦的“攜手慶豐收—潮朝陽對口幫扶公益市集”活動啟動,公益市集設有助農展位和明星展位各10個,不僅拓展了對口協作單位農產品銷售渠道,還為市民帶來豐富的消費體驗。活動將從11月4日持續至11月6日。
匯聚地區群眾愛心 搭建助農增收橋梁
活動現場,滿載豐收果實的“復興號開進京”象征著建外街道多年愛心助農計劃有了豐碩的成果。
公益市集設有助農展位10個,各類特色產品琳琅滿目,讓居民流連忘返。這些產品既有來自街道對口協作和幫扶地區河南淅川縣商聖街道、河北陽原東井集鎮、新疆墨玉縣墨玉鎮、北京密雲區太師屯鎮,也有來自平谷區及友鄰街道幫扶單位的農副產品,可以說囊括了天南海北特色——新疆和田墨玉的“天庭盛果”巴旦木、棗、枸杞、葡萄干等,河南淅川的“榴博士”石榴,河北陽原東井集鎮的黃花菜,密雲的紅酒、蜂蜜、蘋果,平谷樂逍遙的紅肖梨、蜜梨、紅果、栗子,陽原泥河灣有機米、豆。
作為助農產品的延伸和擴展,公益市集活動還設有10個明星展位。展位產品由金地廣場、新世界優質商戶周黑鴨、雲海肴、野菜村、heycoffee、711、星巴克提供,還有長沙臭豆腐、“北京海邊人”新疆青島特色食物、“川名堂”川味零食、“庄園1946”黃桃罐頭……既混搭了中式傳統美食,還融合了地方特色、西方甜品和咖啡文化,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讓白領們在充滿生活氣息的市集活動中感受到“攜手慶豐收”的滿足和喜悅,增添了“樂購”、“趣購”、“享購”的獨特消費體驗。
“市集的舉辦既有對口協作路上的初心,也有建外人幫扶的愛心,有力促進了多地之間互動交流,也搭建起了一座座聯誼橋。”建外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
“首先感謝建外街道為我們搭建了這麼好一個平台,讓我們的產品能夠‘走出去、賣得好、受歡迎’。這次帶產品進京真沒想到這麼受熱捧,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期。”參加活動的商戶表示,“今后,我們還要提供更多特色產品,也要提質增優,讓首都人民品嘗到不同口感的美味。”
一位全家組團參加活動的居民告訴記者,“這次活動可以說有亮點、有精彩。可以說把園子裡、地裡瓜果直接搬到了餐桌上,想想都美!以前我不知道這些地方還有這麼多好產品,這次逛集讓我收獲滿滿。作為街道的一份子,我有參與助農的責任,這次也算盡了自己的一份愛心。”
對口幫扶成果豐碩 將搭建消費新平台
2015年以來,建外街道按照市、區工作部署,先后與河南淅川縣商聖街道、河北省陽原縣東井集鎮、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墨玉鎮、北京市密雲區太師屯鎮等多個地區建立對口協作幫扶,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河南淅川縣商聖街道是建外街道對口幫扶地區之一,2015年開始建立對口幫扶關系。淅川縣是南水北調的源頭地,2016年建外街道根據商聖街道丹江庫區移民的需求,出資89萬元協助完成幼兒成長園項目,並動員屬地企業中信長安置業有限公司給予了50萬元的資金援助,為淅川縣隆興致遠小學募集捐贈圖書、文具、體育用品及電腦等急需物品。此后雙方一直保持密切的結對協作聯系。
河北陽原東井集鎮西堰頭村是建外街道對口結對村,該村土壤貧瘠、水質含氟較高、村內勞動力缺乏。2018年,建外街道與東井集鎮西堰頭村正式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同時,街道5個社區與東井集鎮5個村也建立了結對幫扶。2018年,街道經多次考察,為徹底解決當地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在村內投資100萬元建設建外愛心水站,轄區企業捐助價值50余萬淨水設備一套,建成后,水站可日產純淨水40噸,滿足西堰頭村、東堰頭村690戶1784人,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結束了當地群眾喝苦水、咸水的歷史。同時,街道根據當地種植黃花的傳統,確定了黃花加工產業扶貧項目,自籌337萬、發動企業捐款115萬元共計452萬余元投資建設黃花加工廠。目前,該項目已完成,預計每戶增收3000元,實現124戶,19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新疆墨玉縣墨玉鎮其曼巴格村是建外街道2018年正式對口結對村。在充分調研論証的基礎上,街道確立了“其曼巴格村集體經濟扶持”產業扶貧項目,投入資金299.3萬元,在村內建設一座佔地1037.5平米的綜合樓。該項目已完工,能夠整體帶動周邊小商品、生產生活及農貿物品交易,同時可吸納80余名貧困戶在綜合樓內制鞋廠就業,每年出租收益預計可達25萬,大大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北京市密雲區太師屯鎮是建外街道在2020年正式建立對口協作單位,雙方積極開展互訪交流,共同致力於太師屯鎮農村旅游、百姓就業、推動農產品銷售、壯大鄉村集體經濟等方面交流協作。街道積極動員轄區企業工會職工參與到助力農民增收行列中,並積極推廣太師屯鎮蜂蜜、嘎嘣脆棗、紅酒、蘋果等農副產品,同時積極聯系轄區企業對接鎮工業園區閑置廠房,促進企業需求對接和資源優化整合利用。
下一步,建外街道還將結合自身優勢,搭建消費新平台,整合完善商助農新模式,充分發揮“五會平台”作用,動員企業和社會單位參與對口幫扶,推動農副產業發展,增進多地深厚友誼,真正讓當地群眾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