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壯救助 讓隱於市野的古樹“老有所依”

2020年10月26日07:5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讓隱於市野的古樹“老有所依”

“每天都得來看看它,打小兒它就在這兒立著,我就是在這棵樹下長大的,現在換我來保護它!”清晨,新房村工作人員牛明月和往常一樣,來到位於三間房地區新房村旁的一棵國槐樹下駐足檢查。這棵國槐是國家二級古樹,經朝陽區園林局工作人員估計,這棵國槐樹初長於清朝,至今已有約290年。它在馬路邊上巍然挺立,繁茂的枝葉肆意伸展,見証著三間房地區的發展與變遷。

據村裡老人回憶,原本這棵國槐樹位於金鐘寺院內,高達數丈。1957年,金鐘寺拆除,這棵國槐樹便成了路邊一道亮麗的風景。隨著地區發展,國槐樹前的道路經歷了數次修整,多少對樹的生長有些影響。先是主干上出現一個大窟窿,為了避免因雨水倒灌導致樹木枯萎,村民用水泥將窟窿堵住,這才保住了國槐的命。牛明月介紹,這裡修完路,有了底商,商家隨意往樹下傾倒污水和煤炭,導致這棵樹一度瀕危。2018年,朝陽區園林局對這棵樹進行了復壯救助,在樹的周圍建立圍欄,還安裝了用於枝干固定的三腳架。

今年7月,三間房地區成立了地區古樹名木養護管理監督工作小組,由地區社會公共事務服務中心主任趙駿任監督小組組長,成員由各養護管理責任單位負責人擔任。從此,這棵大國槐和三間房地區的其他41棵珍貴古樹都有了“姓名牌”,得到了科學有效的保護和管理。經過專業測量隊測定,這棵陪伴了好幾代人成長的大槐樹,高11米,地圍342厘米,平均冠幅10.35米。

古樹的樹齡一般為老齡期,樹木長勢較弱,根生長力減退,抗逆性差,極易遭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而衰弱,甚至死亡。因此,古樹名木的養護管理工作要細致周到,為其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達到復壯的目的。“我們為每一棵古樹都安排了一名古樹名木養護責任單位負責人,面對各類突發事件,負責人必須立即到崗採取應對措施,第一時間報告古樹名木養護管理監督工作小組辦公室。責任單位搶險隊伍接到執行命令后,立即組織搶險隊伍,攜帶繩子、套鎖等相關工具,在30分鐘內到達現場,迅速採取應對措施。”趙駿介紹,監督小組成立后,積極做好對古樹名木資料的更新、跟蹤等動態管理工作。目前,三間房地區已經對轄區的古樹名木進行了詳細調查,統一挂牌、編號,建立古樹檔案。實行屬地化管理,責任到人,同時記錄每年樹木生長情況及養護措施。

談到養護,牛明月可謂是“頗有心得”。一年四季中除了澆水,春天還需要除草、防虫﹔夏天需要定期觀察生長趨勢,同時也需要驅虫﹔秋天需清理樹下的落葉,預防火災﹔入冬前需要把較低的樹干進行濕化,同時對樹上的枯枝進行仔細清理,以免大風天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別看都是澆水和驅虫,不同季節的澆水方式、驅虫的種類都有所區別!我平常也經常學習園藝花卉的養護知識,在我眼裡,這個‘大家伙’和我家的花花草草都是一樣的,需要細心呵護,用心養育!”

古樹是城市的“活文物”,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巧妙地融為一體,以頑強的生命傳達著古老的氣息。但新房村了解這棵大國槐歷史的村民越來越少了。牛明月說,除了每天進行維護,村委會還准備圍繞這棵大國槐開展一系列文化拓展活動,組織村民參觀古槐,了解它的歷史,號召更多熱心村民一起加入到保護古樹的隊伍中來,讓它成為新房村的“團寵”!

文/北青社區報 滕思楠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