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施策 資源化利用 順義區讓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

2020年10月15日18:33  來源:  
 

北京奧格尼克生物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到田間地頭收尾菜桔梗等農業廢棄物。張璐 攝

近幾年,順義區多措並舉,積極採取地膜回收、秸稈粉碎、尾菜收集、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大力推進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尾菜,通俗來講,就是新鮮蔬菜收割、運輸等過程中必須去掉的爛菜葉子,雖然味道不好聞,但這些尾菜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在北務鎮北務村尾菜暫存點,北京奧格尼克生物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子健帶領同事正在收運尾菜。尾菜裝車后,被運輸到了該公司加工生產區。放在田間地頭這些尾菜是垃圾,送到這裡就成了資源。隻見,一個大型粉碎機將送來的尾菜進行粉碎加工。粉碎后的尾菜經過處理,可以制作成有機肥。隨后,記者跟隨該公司工作人員來到實驗大棚,裡面有跟各高校合作種植的蔬菜。“尾菜經過處理后可制成多種有機肥,包括通用有機肥、專用有機肥、園藝有機肥、生物有機肥等。這些有機肥會在大棚進行實驗,種植蔬菜,觀察有機肥效果。”劉子健介紹。

針對尾菜收集加工利用,順義區按照鎮村每100畝菜地設置一個尾菜暫存點。農戶將菜秧分揀,集中放在暫存點,有機肥廠安排專車到各暫存點統一收集,統一儲運,統一加工,構建起“鎮村設立尾菜回收點+生產主體分揀堆放+本地有機肥企業儲運加工再利用”體系,並採用“復合腐熟菌劑+翻倒好氧發酵”處理工藝,將菜田廢棄物制成有機肥料進行還田推廣。順義區菜田種植面積5萬余畝,截至目前,已回收4.9萬噸,制成有機肥4500噸,轉化成有機質3000噸。

在順義,不只是尾菜,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這些在農村隨處可見的“垃圾”,都有各自的價值,被科學利用后,都變成了“寶貝”。

順義區分類施策,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採取秸稈粉碎還田、打捆收集、青貯收獲等方式,實現小麥、玉米秸稈綜合利用99%以上,全域秸稈“零火點”。針對地膜問題,採取“以舊換新”方式,按照1:1比例兌換,引導農戶將廢棄地膜收集回收,集中送到定點回收廠,用於新的地膜加工生產。不僅減少了耕地污染,也降低了種植投入成本。在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方面,順義區按照《北京市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督促養殖企業在減量化排放的基礎上,按照生產需要配套糞污處理設施、設備,糞污經集中收集、厭氧發酵后,與有機肥廠或周邊農戶對接,用於綠色有機農業生產,實現種養結合。

為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順義區成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領導小組,督查指導各地區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情況﹔落實秸稈禁燒責任制,明確職責分工,各鎮黨政領導要親自踏查、督導﹔加強考核,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落實情況納入農村黨建績效考核任務,增加屬地責任感。同時,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支持農業廢棄物收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助力綠色發展。

據了解,全區預計全年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7.3萬噸,回收農膜300余噸﹔全區48家規模畜禽養殖場大力推進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區養殖場糞污還田利用量達70余萬噸,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耕地地力將不斷提升。

下一步,順義區將持續穩定資金投入,建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長效運營機制﹔建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村、示范鎮,推行種、養結合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以點帶面,逐步鋪開,助力全區有機農業、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發展。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