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醫療隊暖了商都人民心

2020年10月01日10:59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李曉靜為患者做護理。(平谷區委宣傳部供圖)

劉海潮為患者治療。(平谷區委宣傳部供圖)

平谷醫療隊駐商都縣醫院四名醫生商討近期工作。(平谷區委宣傳部供圖)

“李護士,我這胃口不舒服,想吃點莜面魚魚行嗎?”

“大爺,莜面不好消化,喝點小米粥吧。我教您做一套耳部穴位操,對胃口好。”

9月23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商都縣中醫院,來自北京市平谷區中醫院的護士李曉靜,正在查房。患者用濃重的商都口音表達著身體情況,李曉靜聽地很認真,也很明白。“今年5月7日,我們平谷區中醫院一行3人來到商都,開展醫療幫扶,4個月了,之前的一切不適應現在都適應了,看著病人們得到康復,見証著這裡的醫療水平日益提高,心裡特別高興。”李曉靜說。

健康扶貧,平谷商都“醫”起來

商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京蒙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平谷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快速行動,認真貫徹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戰略部署。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幫扶舉措和幫扶項目,為商都縣脫貧攻堅工作做出貢獻。

脫貧攻堅,“醫療健康”幫扶是重要環節。近年來,平谷區對商都縣的醫療人才幫扶力度不斷加強,2020新選派15名專業醫務工作者到商都縣對口醫院挂職幫扶,通過門診坐診、手術示教、病例研討等多舉措,進一步提升全縣醫務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及醫療技術水平,使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來自北京的先進醫療服務。

李曉靜就是平谷醫療隊的其中一員。來到商都后,她申請進入臨床科室,深入開展臨床調查。商都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都相對滯后,通過調查發現,近年來商都患糖尿病的市民逐年增多,院裡的“胰島素泵”長期處於閑置狀態。“不太會用,怕方法不對給病人造成影響。”本地護士說。李曉靜對全科護士進行了“胰島素泵”使用的培訓,在最短的時間裡,讓每個人都熟練掌握使用方法。

與此同時,李曉靜還對商都縣中醫院輸液現狀進行了摸底,開展護理全員知識培訓,幫助醫院成立靜脈治療小組,讓當地護士用她的手臂,練習“PICC置管”維護技術,解決留置針回血固定難題。工作之余還參加醫院下鄉義診活動,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普及衛生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當地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李曉靜有兩個孩子,兒子11歲,女兒5歲,都是最需要媽媽在身邊的年紀。馬上面臨小升初的兒子很懂事,知道媽媽在前方援建,自己學習努力,生活自立,不讓媽媽分心。“前一陣,我休假回平谷,小女兒摸著我的臉說,‘這是真的媽媽呀,不是視頻裡的媽媽’,我一下子哭了出來。對於孩子和家庭,我有太多的虧欠,但我不后悔,能為商都人民的小康生活盡一份力,值得。”李曉靜說。

10塊錢,讓平谷漢子流淚

“劉大夫,聽說您是從北京來的,我這膝蓋疼了好多年,吃過藥,貼過膏藥,都沒啥效果。看了您的門診,確定是半月板的問題,拿的藥很對症,還從來不讓我多花錢。我們農村人靠種地為生,沒有啥錢,可是我對您感激啊。這個您拿著,別嫌少。”

在商都縣醫院骨科門診,一位當地患者將10塊錢硬塞到醫生劉海潮手裡。劉海潮,平谷區婦幼保健院外科醫生,今年5月到商都縣醫院骨科開展幫扶工作。

“大叔,給您把病看好是我們當醫生的職責。這錢我不能收,您收好。”劉海潮說。

“唉,是不是嫌太少了呀,我這點心意你一定要拿著呀。”患者擺手道。

“您別這樣想,檢查、吃藥都還用錢。我不是嫌少,多和少我都不能收,您快點好起來我最高興。”劉海潮握著患者的手。

“可是每次復診,隻要不開藥,您都不用我挂號啊,免費給我看病啊,想辦法給我省錢啊……”患者眼眶紅紅的。

這10塊錢“心意”,劉海潮終究沒有收。夜晚,在宿舍裡,劉海潮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著,腦子裡都是白天的一幕。商都的夜很冷,風很大,但劉海潮的內心是火熱的。患者那張黝黑的臉龐,瘦弱的身軀,那雙下地刨完土豆殘存泥土的手,和那張皺巴巴的10塊錢,不斷在腦海裡閃現。一行熱淚從劉海潮的眼眶流下,心裡更堅定了自己在商都醫療幫扶的決心。

根據劉海潮數個月出診的研究觀察,商都縣患骨關節病的百姓逐年增多。且年齡段分布與北京有所差異,集中在50歲到70歲之間,且就醫不及時。商都全年氣溫偏寒冷,且土地不肥沃,百姓多以種田為生。70多歲仍下地干活的不在少數。很多人關節受損,因不及時就醫,導致行走困難,以至於需要做關節置換手術。

劉海潮來到商都縣醫院以來,克服困難,每個工作日都出診,每天接診病人20余人。為了保証出診時間,他上午幾乎不喝一口水,每個看病的患者,隻要是復診不用開藥,都不收取挂號費。“商都縣域面積大,各鎮村離得都遠,來縣醫院看一次病不容易,咱們從平谷過來支援,就是為了讓更多人健康,多辛苦都值得。”劉海潮說。

劉海潮今年已經51歲了,在平谷駐商都醫療隊中,他年紀最大。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麼來這裡。“我沒有負擔,孩子上大學了,老母親身體挺好,妻子也支持。對於我們醫生來講,最有意義的事就是治病救人,醫務工作不分地區,苦點累點都值得。”劉海潮說。

醫病醫心,點燃貧困少年希望

今年七月,劉海潮下鄉義診檢查脊柱側彎,在商都縣通用小學,發現一名叫橋橋(化名)的孩子,患有腦癱后遺症,一隻胳膊不能正常活動,家庭條件困難。橋橋的父親患有尿毒症,母親去世,爺爺奶奶都已經70多了,奶奶患有雙膝關節骨性關節病,要靠拿著凳子輔助行走,全家隻有爺爺一個勞動力。

橋橋學習不錯,但是不愛說話。劉海潮向縣醫院匯報了橋橋的情況,康復科主任史素斌表示可以進行康復治療。劉海潮很高興,把這件事告訴了同在縣醫院幫扶的五位平谷醫療隊成員(巨鎮赫、安陽、申輝、李艷、李秀艷)。當晚,六位平谷醫療隊的成員決定,共同承擔橋橋的治療費用。

橋橋住院治療的日子裡,平谷醫療隊的成員們常去探望,並帶去營養品。橋橋原本非常自卑,不敢和陌生人說話,通過系統治療,橋橋的身體恢復了,封閉的內心也打開了。27歲的產科助產士安陽,來自平谷區婦幼保健院,給橋橋買了書包、新衣服,像姐姐更像媽媽一樣關心橋橋的恢復。今年29歲,同樣來自平谷區婦幼保健院,在商都縣醫院手術室工作的護士巨鎮赫,在商都幫扶時間最長,為了打開橋橋的心扉,他經常給橋橋講北京的故事,還給他帶來了從來沒有吃過的平谷大桃。也曾是農村娃的幫扶醫生申輝,33歲,碩士學位,來自平谷區醫院神經外科。他的一句“人不能選擇生下來的家庭,但能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讓橋橋勵志成為一名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橋橋的爺爺幾次感動地老淚縱橫,“你們北京平谷的大夫幫我們大忙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就是這個孩子,身體健康就能改變命運,你們不光醫病還醫心啊,我們家總算有希望了。”

“這個孩子可能還需要二次治療,我們幾個決定繼續管,不能讓他的治療半途而廢。”劉海潮說。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目前,在平谷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商都縣實施醫療健康精准扶貧工程項目,全縣2.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得到了免費體檢,有效預防和控制慢性病,減少貧困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情況的發生。各鄉鎮、村衛生室購置短缺醫療設備,購置康復設備,提升殘疾人康復工作水平。

醫者仁心。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年,也是平谷對口幫扶商都醫療隊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任何困難,我們都會戰勝,為商都人民守護健康是我們的職責。”劉海潮說。

(責編:尹星雲、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