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打造綠色食品“金招牌”

2020年09月29日08:34  來源: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走進順義地源遂航農業基地,一棟棟白色鋼架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輛輛蔬菜運輸車往來穿梭,長勢喜人的各種秋季蔬菜秧苗綠意蕩漾,一幅園區如畫的美景映入眼帘。

日前,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宣傳教育中心圍繞“質量興農 綠色發展”的主題,推出了“了解綠色果蔬 暢游生態園區 ——市民體驗北京綠色優質安全農產品”科普主題宣傳活動,讓市民通過實地參觀、體驗,了解綠色食品“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以及綠色食品的環境要求、生產技術規程、質量控制過程。

市民在觀摩長勢良好的西葫蘆。陳曉根 攝

記者與市民走進設施先進的智能溫室大棚裡,隻見嫩綠的黃瓜挂滿藤秧,姹紫的茄子讓人垂涎欲滴,菜畦間誘虫的黃板、藍板錯落有致,殺虫燈、防虫網、防虫帘等各種防虫設施一應俱全。每隔幾米就挂著一些二寸見方的小袋子,園區經理張向東介紹:“每個小袋子裡裝著200多粒麗蚜小蜂的卵卡,在棚裡孵化並長大,用於防治蚜虫、粉虱。”張向東順手摘下一個黃瓜,“您來個嘗嘗,綠色健康,口感倍兒棒。”除了捕食螨,棚內還有瓢虫、麗蚜小蜂、小花蝽等天敵昆虫,讓這裡的農產品更加綠色安全優質。另外,張向東還介紹,這裡的蔬菜不使用復合肥,全程使用有機肥,並添加了益生菌調節土壤活性。

園區技術人員在為市民講解黃瓜綠色防控技術:東亞小花蝽的使用要點。陳曉根 攝

據了解,這裡的主產品全部取得了國家農業農村部頒發的綠色食品証書。據北京市農業環境監測站綠色食品辦公室高級農藝師周緒寶介紹,綠色食品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即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過程中,通過標准化生產,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肥料、獸藥、添加劑等投入品和生產工藝,嚴格監控,防范有毒、有害物質對農產品生產及食品加工各個環節的污染,確保環境可持續、產品安全優質。簡單地用六句話概括,就是“環境有檢測、操作有規程、 生產有記錄、產品有檢驗、上市有標識、管理有制度。”

園區技術人員在為市民科普高糖番茄的品種特色及生產中天敵昆虫的使用原理。陳曉根 攝

周緒寶說,“為了讓基地人員隨時了解掌握綠色食品標准,我們把綠色食品標准轉化為農民“看得懂、用得上”的簡明操作手冊、明白紙。”在園區裡記者可以看到,北京市綠色食品辦公室印制的《綠色食品生產允許使用的化學農藥清單》、《綠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則》和《綠色食品包裝通用准則》等,都被做成了塑封挂板,懸挂於生產大棚裡、宣傳區域和農藥庫房的顯著位置,以生動的形象向企業宣貫綠色食品標准,讓公眾對綠色食品更加深入的了解。園區經理張向東說,“這些挂圖簡單易懂,非常實用。我們的生產人員隨用隨看,每天都是嚴格按照這些標准來執行。”

通過嚴格把控標准生產程序、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綠色農產品在消費者心中逐漸打響了名號。園區經理張向東介紹,園區生產中堅持順應自然, 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化學投入品使用。採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學用藥等綠色食品防控准則,讓蔬菜生產實現了高質量發展,蔬菜的品質也大大提升了,綠色生產為蔬菜銷售拓展了廣闊市場,這裡的蔬菜不愁賣。

以上僅是北京市打造綠色食品產業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北京市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目標要求,積極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証。通過綠色防控、增施有機肥、減少農藥化肥使用等措施,農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有機質含量增加,土質肥沃,為綠色食品認証奠定了良好基礎。2019年數據顯示,北京市綠色食品企業總數65家、產品總數315個、實物總量110.6萬噸。其中菜籃子產品生產企業35家175個產品,實物總量21.7萬噸。菜籃子產品(肉、蛋、菜、奶、魚)產量佔同類產品產量的10.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個百分點。

今年正值中國綠色食品事業發展迎來三十周年華誕之際,綠色食品在30年間蓬勃發展,枝繁葉茂,結出了累累碩果。今后,北京市將繼續傳播“綠色生產 綠色消費 綠色發展”的新理念,打造綠色食品“金招牌”,不斷提升北京市獲証綠色食品知名度,讓更多的綠色食品走進百姓的生活,引導市民綠色消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邱端 蘇秋芳 白文軍)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