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大肉有的幾乎一筷未動,整盤倒掉不打包……“新華視點”記者近日暗訪發現,各地把制止餐飲浪費作為糾治“四風”的重要內容,但個別單位、國企人員繼續用公款大吃大喝,鋪張浪費嚴重,有一些藏匿於高級食堂、私密會所、農家樂等場所。
■記者暗訪
一桌花費數千元 整盤浪費不打包
包間內一桌8個菜,甲魚、牛肉粒、鹵味拼盤、青菜幾乎一筷未動,一條六七百元的魚隻吃了三分之一。服務員一邊搖頭感慨,一邊將這些剩菜直接倒入泔水桶中。另一個包間裡,一盤價值近50元的榴蓮酥一塊沒動過,整盤浪費。
近日,記者連續3天來到西部某市一家中高檔餐廳進行暗訪。在包間樓層,待食客走后記者發現,一些有老人小孩參加的家庭聚會,所消費多為家常菜,而且基本都能“光盤”﹔而一些商務、公務接待飯局,均消費金額數目大,且浪費嚴重。
這個判斷得到餐廳服務人員的印証。“個人掏錢吃飯比較節約,一般都能吃完,吃不完也會打包。那些公務、商務接待的通常會開發票,點的菜不僅貴、量大,而且基本不打包。”該餐廳一名服務員告訴記者。根據該餐廳一些包間的消費記錄和發票,個別國企人員消費菜品多、消費金額大,其中某國企接待六七個人的消費金額近3000元。
在另外一家高檔餐廳,記者看到一名被稱“主任”的人結賬后開了發票。當服務人員問他是否打包時,對方表示不用。
一名負責接待的干部在點了一大桌明顯吃不完的珍饈美饌后說,知道當前正在反對餐桌浪費,但排場大小往往代表主人的誠意,不多點幾個菜總感覺對客人接待不周。“再說畢竟花的是公款,算是工作需要。”他說。
躲進食堂農家樂 公款吃喝更隱蔽
記者發現,近幾年,在反“四風”的持續高壓下,公款吃喝現象大大減少,但個別機關單位、國企人員依然“頂風作案”,有的繼續在高檔飯店公款吃喝,但更多的則躲進食堂、私密會所、農家樂等場所隱蔽消費。
一位基層搞接待工作的干部向記者反映,今年以來,其參加的會議、考察、調研等,中午一般會安排相對簡單的工作餐,但到了晚上,就會安排比較講究排場的接待宴席。“如果有領導出席,點的菜就會上檔次,鋪張浪費得很。”這位基層工作人員說,“酒也不少喝,為了掩人耳目,名貴酒是裝在礦泉水瓶或直接倒在分酒壺裡的。”
記者調查還發現,極個別機關單位、國企的食堂裝修豪華,接待宴席十分奢侈,絲毫不亞於星級酒店。由於外人難以進入,隱蔽性強,這些食堂成為一些干部大吃大喝的“安全場所”。
四川省大竹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廖顯彪告訴記者:“在飯店公開公款吃喝的少了許多,但隱蔽場所的還是存在。”
■堅決制止
狠剎奢侈浪費歪風
強調精准監督和創新監督
8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工作意見,要求把制止餐飲浪費作為糾治“四風”的重要方面,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監督節約糧食、堅決制止餐飲浪費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立足職能職責精准監督、創新監督,狠剎奢侈浪費歪風。
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違反公務接待管理規定,超標准、超范圍接待或者借機大吃大喝等,視情節輕重予以黨紀處理。
目前,一些地方的紀檢部門已開展相關工作,對機關食堂進行明察暗訪,並在一些機關單位和部門進行宣傳教育。
中央黨校教授李俊偉說,對於公務接待早就有明確的標准,要遏制超標公款吃喝就要各單位嚴格落實發票報銷制度,紀檢部門要將公務接待單位在餐飲企業開具發票情況作為檢查的切入口,並關注單位、企業在餐飲場所辦卡充值的行為。
據了解,為逃避監督,一些單位和企業的財務“拆東牆補西牆”,以各種名目掩蓋超標的請客費用。此外,還有人通過讓第三方私企請客躲避監管。據中紀委發布的數據,今年以來,截至7月底,全國已處理違規公款吃喝問題人員5000余人。
廖顯彪等紀檢干部認為,違規吃喝問題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尤其在節假日等重要節點,要突擊檢查,一旦發現‘四風’問題,絕不姑息。”
本版文圖均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