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協商分期?中介談判有“劇本”

2020年09月22日08:0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信用卡協商分期?中介談判有“劇本”

張先生去年年底失業,現在也沒找到合適工作,信用卡的賬單已逾期三個月,這讓他焦慮不安。經朋友推薦,張先生發現網上有中介可以幫著客戶跟銀行“協商分期”,不僅不計利息,本金還可最多分60期還,他瞬間動了心。

這些自詡“神通廣大”的中介真能幫無力還錢的“卡奴”翻身上岸嗎?他們號稱的“協商分期”業務真有那麼美嗎?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協商分期”“債務重組”

廣告信息遍布各大平台

北青報記者在淘寶平台上搜索“逾期協商”“協商分期”“債務重組”等關鍵詞,都會彈出一大串店鋪。他們的廣告詞基本雷同,賣點都是“不被起訴”“停止催收”“停掉高額違約金”“個性化分期方案最長60期”。很多店鋪的名字和介紹裡就有“法律分部”“法律中心”“法務咨詢”等字樣。

社交平台上的相關內容也很多。微博上“協商分期”博主有近40個,最火的粉絲超過了50萬。除了介紹信用卡逾期的相關知識,主要是推介協商分期的服務,發出的圖片基本都是幫客戶協商成功后的對話截圖。

知乎上“停息挂賬”“協商分期”的博主也多如牛毛,各種成功案例和攻略滿天飛,但是具體跟銀行怎麼談,還是需要私信聯系,會有業務人員對接。

抖音、西瓜等短視頻平台上也有大量 “協商分期”“債務重組”的課程出售。有博主詳細教授卡奴如何跟銀行周旋﹔還有人親身示范,放出自己與客服溝通的錄音。

中介一般有兩種服務方式

一單業務最少收1000元

據了解,這類辦理協商分期的中介一般有兩種服務方式:一種是代替客戶與銀行談判,可以簽代理合同﹔另一種是進行“場外”指導,讓客戶按他們的方案准備材料,用他們教的話術與銀行交涉。

這些號稱“債務規劃師”“法務顧問”的中介當然不是免費咨詢。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中介收費標准不一,收費比例基本為欠費金額的4%-10%,一單業務最少也要收1000多元,但也有議價空間。

北青報記者與淘寶上一家月銷2000多份的店鋪取得聯系。對方直接給了一個微信號,讓具體情況跟工作人員咨詢,還強調“所有付費流程都走淘寶,正規公司,隨時可查資質”。

北青報記者微信跟他們聯系上后,以幫朋友的名義進行咨詢。朋友有三張卡要逾期了,其中一張5萬左右,另外兩張都是3萬左右。對方表示,協商分期各銀行情況不一樣。有的銀行談成后,違約金停,利息不停﹔有的銀行可以免費靈活分期﹔還有的銀行需要先付10%-15%的首付款。最終還要看各家銀行的具體政策,但“大部分能談到18-60個月分期”。他們直接代客戶與銀行溝通,但需要客戶提供一些資料,收費是每張卡1200元,一共3600元。

“你先在淘寶上下單,協商成功之后我再發貨。如果搞不成,我也收不到你的錢。”張先生也在淘寶上與這家店鋪取得聯系。他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有一張信用卡有6萬元逾期,希望銀行能免費分60期,這樣每月隻需還1000元。可對方表示,60期難度大,最多48期,開出的價格是2400元。張先生嫌太貴,對方回答“這家銀行最難說話”。

另一家中介表示,安排律師全程代理的費用高一些,需賬單金額8%+500元的材料費﹔指導協助的便宜一些,1888元,名下所有卡都包搞定,實際收費都 “可以談”。

卡主若要“協商分期”

需提供信用卡密碼等信息

經過一番咨詢后,張先生最終放棄全權代理,因為“他們要的個人信息太多了,還有銀行密碼,我有點兒怕”。原來,中介要求停息挂賬的客戶提供身份証正反面照片、銀行名稱、卡號、辦卡方式、查詢密碼、額度、目前未還金額、預留手機號碼、聯系人姓名電話、聯系人關系、賬單日、還款日、當時預留郵箱、當時單位名稱、當時單位地址、現在單位名稱等。

“我要是把這些都提供給他,當然方便他替我去跟銀行談判,但是他們也同時掌握了我的隱私信息,感覺不妥。”張先生說。

中介協商有“劇本”

賣慘、表決心、投訴威脅

有網友在平台發表評論稱:“之前我自己跟銀行客服溝通過好幾次,都沒有申請下來停息挂賬,有的客服直接說銀行沒這項業務,誰知中介卻辦成了。”

為什麼客戶自己與銀行談不攏,中介卻能“無往不勝”?“他們這都是套路,都有劇本。”資深信用卡研究專家董崢表示。據了解,被中介視為“尚方寶劍”的就是2011年1月實施的《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七十條,即“在特殊情況下,確認信用卡欠款金額超出持卡人還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還款意願的,發卡銀行可以與持卡人平等協商,達成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5年。”達成協議后,銀行不會再催收或起訴,除非持卡人再次逾期。

有股份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員透露,無論是中介親自上陣還是場外指導,一般都會在三方面做足功課。第一步是“裝可憐”,講述自己遭遇失業、生病、車禍等重大變故,通常會提供各種証明。第二步是向銀行証明現在的收入情況,表示願意在能力范圍內按期還款,有的會寫下承諾書表決心﹔第三步,如果感覺銀行不是很好說話,他們就會指責銀行客服或催收有問題,揚言馬上向當地監管部門投訴。

內存

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

最長期限不得超過5年

2011年1月實施的《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七十條規定,“在特殊情況下,確認信用卡欠款金額超出持卡人還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還款意願的,發卡銀行可以與持卡人平等協商,達成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5年。”達成協議后,銀行不會再催收或起訴,除非持卡人再次逾期。

律師提醒

“灰色地帶”風險多 持卡人別存僥幸心理

據了解,目前從事信用卡“債務重組”業務的中介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律師,另一類是原來從事催收的人員。他們為逾期持卡人“出謀劃策”算不算違法呢?

北京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桂林律師認為,相關中介機構現在應算游走於“灰色地帶”,法律沒有明文禁止這類業務。但是,對於持卡人來說,必須提防其中的風險。

許桂林指出,有些中介騙了服務費,沒有辦成也不退錢。有些中介會教唆持卡人編造謊言,慫恿甚至直接幫助持卡人出具虛假証明材料。比如偽造貧困証明、住院証明等。這種行為其實已構成欺詐。一經核實,借款人不僅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已付高額中介費也打了水漂。即使銀行沒有查出來,中介也可能利用造假的“把柄”,對持卡人進行敲詐勒索。

另外,這些中介在服務過程中獲取了持卡人大量個人隱私信息,如果他們非法使用,可能會給持卡人帶來更大損失。

許桂林提醒逾期持卡人,一定要謹慎對待這些“債務重組”的中介機構,勿心存僥幸,別因貪圖小利帶來更多風險。

據了解,廣東銀保監局去年9月曾發布風險提示指出,代理“處置債務”“延期還款”“減免逾期息費”等違規騙局和行為本身對債務清償並無作用,反而存在很大的風險,有可能對消費者個人征信和經濟財產等造成嚴重危害和損失,消費者不要聽信“代理處置債務”的宣傳,以免導致更大的損失。

專家觀點

“反催收”聯盟擾亂金融秩序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些中介現在攛掇逾期持卡人想方設法賴賬,我認為破壞了社會誠信體系,敗壞了社會風氣。”資深信用卡研究專家董崢說。

“他們其實就是鑽法律法規的空子,利用持卡人的弱點,賺信息不對稱的錢。”董崢指出,如果持卡人一向還款記錄良好,因為特殊情況暫時遇到困難,完全可以自己跟銀行協商,正常辦理。可是相當一部分持卡人在辦卡的時候毫無規劃,用卡的時候隨心所欲,真到了沒錢還債的地步,不想辦法掙錢還債,反而到處尋找賴賬的“妙方”。這些中介正好迎合了這部分需求。

“欠銀行的錢就應該按時還本付息。這些人介入后,債主倒成了弱勢群體,怎麼還錢還得聽欠債的。我覺得社會不應該是這種風氣。”董崢說。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分析認為,與逾期協商相關的產業需要放到一個更大的框架下去看,也就是“反催收聯盟”這種黑灰產業鏈雖然市場有需求,但反催收聯盟並不是存在即合理。目前來看,其教程內容多樣,既有信用卡逾期協商,也有故意教唆逃廢債的,不論何種形式,都影響到了金融業務的健康運營,是擾亂行業秩序、阻礙行業發展的一顆“毒瘤”。她認為,有關部門應針對“反催收聯盟”採取行動,在政策層面及時打上補丁,防止逃廢債者鑽空子,助長社會不良風氣。

也有業內人士建議,銀行可以考慮為符合條件的持卡人提供個性化分期的正常申請通道,避免灰色中介擾亂市場,干擾銀行正常工作。

本組文/本報記者 程婕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