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建設項目封頂,22萬平方米新項目年內次第開工

人大通州新校區三年后迎師生

2020年09月22日08:5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人大通州新校區三年后迎師生

  本報記者  王海燕

  上周六,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舉行首個項目封頂、新項目開工現場會。包括社會與人口學院樓等在內的22萬平方米新項目,將在年底前陸續開工。這標志著人大通州新校區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

  按照建設計劃,人大通州新校區一期將在2023年8月完工具備辦學條件,2025年整個新校區全面竣工。校園的體育館、運動場、音樂堂等公共設施將和社會共享。

  四棟學生宿舍已封頂

  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地處通州區潞城鎮,東至春明西路,南至運河東大街,西至前北營路,北至兆善大街。新校區用地規模110公頃,建筑規模105萬平方米,整個校園面積約為西校區的1.5倍。

  新校區首個建設項目——北區學生宿舍一期於2019年3月開工,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在工作會現場,記者看到,4座宿舍樓結構已經封頂,外立面還沒有亮相。從展示的效果圖來看,樓宇外立面沿襲人大校園建筑的磚紅色,並配建有下沉廣場。與宿舍樓一路之隔,是一座體育場。

  北區學生宿舍一期即將進入內部裝修階段。效果圖顯示,宿舍內部裝修風格簡約、實用,配有組合吊櫃、盥洗池、家具儲物空間、陽台晾衣杆、上床下桌的多功能床鋪等,還貼心地設計了適合懸挂閱讀燈、儲物挂鉤的家具整合設備帶。

  項目負責人介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新校區建設項目於今年2月21日通過檢查正式復工,是中央在京重點項目中較早復工的一批項目。復工以來,建設項目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確保工程質量、如期推進建設,比原定計劃提前一個月封頂。

  當天舉行的現場會,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宣布22萬平方米新建項目啟動。這22萬平方米新建項目有社會與人口學院樓、西區學部樓一期、北區學生宿舍二期及食堂等。此外還有9項重要項目建筑方案的征集正順利推進。

  “此次在建項目封頂、新建項目開工,標志著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由首個項目開工的建設元年走向全面開工的新階段。”靳諾表示,新校區建設是人民大學“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支撐,新校區將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獨具風格”的示范校園。

  音樂堂等設施與社會共享

  人大通州新校區2019年3月開建,計劃2025年8月全部建成,建設周期為6年多時間。新校區按照“一核、兩軸、多中心”的總體規劃框架,統籌考慮教學、科研、實驗、辦公、交流、活動、生活、鍛煉、休閑等功能需要,注重資源共享和學科交融。

  和當前人大校區坐落在高樓鱗次櫛比的繁華城區不同,新校園將建成城市森林公園中的校園。人民大學副校長賀耀敏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以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為定位,建設了造林綠化重點項目“城市綠心”,形成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綠色空間結構,這些都與人民大學打造“坐落在城市森林公園中的校園”理念、規劃一致。

  除了“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優美周邊環境,校園內的綠地率也將超過40%。通過多層次綠化景觀空間的構建,新校區將為廣大青年學子營造一個舒心的學習環境。

  資源共享、兼容共享也是新校區規劃的突出特色。校園的設計方案與城市副中心的上位規劃對接,校內路網將與城市道路銜接,形成統一的路網體系。校園公共中央綠地和未來建設的體育、文化設施,如體育館、運動場、音樂堂等均將對社會開放共享。

  校園的單體建筑在設計上各有千秋。社會與人口學院由建筑師周愷設計,設計師利用精湛的空間構成技巧,調度場地上和功能中的各種資源潛質,創造出環境幽靜、形態優雅的建筑組群。

  新聞、藝術學院組團由崔愷院士團隊設計。新聞學院和媒體創新中心是處於校園西入口的第一組建筑。其建筑特點是創造一系列有場景感的新聞採集和傳播空間,利用有識別性的三棱空間、玻璃反射界面、各種類型的會議空間、豐富的室外和屋頂平台,營造出各具特色的互動交流和教學空間。

  藝術學院由四個專業構成,採用一邊一專業的基本空間布局方式,將各學科的特色教學空間放在中庭中共享,構成豎向的藝術聚落,展示出藝術各學科交叉互動的教學氛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二期學生宿舍組團在設計時打破了過去宿舍區隻用來睡眠的單一功能,在宿舍單元中增加了變化的服務要素。食堂、商業、活動室、自習室等公共空間在龐大的建筑群中穿插滲透,既滿足學生的需求又豐富了院落場所。

  多條線路方便師生出行

  人民大學新校區項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舉措。

  “人大新校區建成投用后,勢必會給城市副中心帶來顯著的人才聚集效應,我們非常期待。同時,副中心也會為人大新校區建設提供足夠的支撐和保障,讓人大師生在副中心享受到良好的學習環境,將來還會為師生提供很多創新創業的機會。副中心將和這座一流大學共同成長。”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表示。

  按照計劃,3年后首批人大師生將進駐新校區。為保障校區順利教學,校園周邊的配套設施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建設。

  通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校區周邊市政道路按照“行人優先、非機動車次之、最后為機動車”的路權分配原則,減少機動車道寬度,增加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寬度,打造綠色出行街區。同時種植高大喬木,增加街道綠化空間,設置公共交往和活動設施,形成連續的綠樹掩映、富有活力的街區景觀,降低城市交通對大學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習生活秩序的影響。穿越校園的市政道路建設成為有副中心特色的、城市學校互動對話的樣板之路。

  市政管線以穿越校園的春明西路、暢和東路、暢和西路為縱線,以明德街為橫線,規劃新建“一橫三縱”市政配套體系,為人大校區提供一流市政基礎設施保障。項目預計2021年底竣工投用。

  在交通出行方面,已建成的地鐵6號線、八通線、市郊鐵路副中心線,臨近東夏園站和潞城站,可滿足學校與中心城區的交通需求。在建項目廣渠路東延,西起怡樂西路,東至東六環路,全長7.6公裡,是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聯結通道,將在今年底建成。3年后入駐新校區的人大師生,不僅能感受到優美的校園環境,濃郁的人文氣息,還能享受出行、購物、游憩等諸多方面的便利。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