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促進產量提升 今年超過3萬噸北京甘薯陸續上市

2020年09月22日13:29  來源:  
 

目前,北京市甘薯種植面積約1.8-2.0萬畝,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密雲、大興和房山等區,平均畝產預計在1800公斤左右。2020年本市甘薯產量超過3萬噸。部分甘薯種植基地用上了“精量滴灌”等新技術,不僅可以節水用水,還能讓甘薯長勢更好,產量也有所提升。此外,由北京市糧經作物創新團隊選育篩選的10余種甘薯新優品種已經上市,包括從國外引進的“紅瑤”“白玉蜜”“黃金薯”等“網紅”新品種。

在密雲區河南寨“淨鮮園”基地,這裡的甘薯種植全部用上了精量滴灌技術,在種植甘薯的土壤裡鋪設了多條供水管線,將全部60畝土地分成了10個灌溉區域,採用滴灌的方式給作物補充水分。據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節水科科長孟范玉介紹,甘薯精量滴灌技術是指按照甘薯需水規律,通過滴灌系統將水均勻而又緩慢地精准輸送到甘薯根塊區,滿足甘薯生長發育需要的技術。與常規灌溉相比,精量灌溉技術每畝可節水45%-50%。同時,在水中適當補充鉀肥等營養元素,甘薯的產量也可提升10%以上。2020年,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還示范推廣了不覆膜全程機械化技術、病虫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等,均起到了節省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除了推廣新技術,本市還選育了新品種。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李仁崑介紹,由北京市糧經作物創新團隊引進選育的10余種甘薯優新品種已陸續上市,既有適合烘烤的,也有適合蒸煮的。優質烘烤型品種煙薯25和普薯32﹔優質蒸煮型品種濟薯26和心香﹔早熟抗病豐產品種龍薯9﹔營養與抗病兼備的新品種,“農大29”胡蘿卜素含量每100克13.8毫克,並高抗莖線虫病,“農大16”中抗根腐病,“農大白”白皮、白瓤、薯型好、產量高。豐富紫薯品種類型,引進冀紫薯2號、齊寧20、澳洲紫白等優質品種,富含花青素,享譽“抗癌食品”美稱。從國外引進“紅瑤”“白玉密”“黃金薯”等優質日本品種新品種,肉細膩,口感特別甜,在網上十分暢銷,一經引進就成為了網紅品種。

同時,技術人員將優質甘薯制成了薯撻、脫水薯丁、冰淇淋薯、益生薯酸奶、沖調薯泥等加工產品。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貯藏加工科科長韋強介紹,甘薯制品味道新奇,打破人們對甘薯的傳統認知。同時,甘薯制品營養豐富,有“代餐”性質,為百姓餐桌提供了新選擇。

市民可前往密雲河南寨“淨鮮園”基地、密雲高嶺鎮碧水甘薯種植合作社、密雲溪翁庄鎮金叵籮村採摘購買,採摘價格約為每公斤6元,網上銷售約為每公斤10元。(文、圖 柯南雁)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