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濃度數值從83到38 北京房山用好大數據守好“常態藍”

2020年09月17日10:08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圖為房山區西潞風光。(房山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人民網北京9月17日電 (尹星雲)在北京市房山區的大街小巷上,市民可能不會注意到,牆上、路燈杆上挂著的那一個個白色小盒子,別看它隻有書本大小,卻能每10分鐘監測一次PM2.5數據並實時回傳到區生態環境局。這是大氣顆粒污染物監測設備,全區共有550個,覆蓋了全部的自然村和社區,他們猶如房山區大氣精細化管理平台的“眼睛”,再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市民時刻守好“常態藍”。

圖為區生態環境局監測站工作人員在微觀站點檢查儀器。(房山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記者採訪當天,就見証了這套系統的一整套工作流程。上午10點,大氣環境預警系統大屏幕上顯示,某一微觀站點數值有了波動,20分鐘內,PM2.5數據就從7飆升到了26,之后又很快回落到了10,而這個站點周圍1公裡范圍內的其他站點,這期間的數據卻都在10以下。

雖然PM2.5數值26屬於空氣質量優,但區生態環境局監測站站長劉輝仍希望搞清楚數值波動的原因。“基本可以排除是傳輸污染,污染源應該就在小區大門附近,主因很可能是道路積塵和機動車行駛帶起的揚塵。”他馬上協調屬地環境辦到現場調查。5分鐘后,前方傳來結果,竟然因為是幾名男子聚在監測站前抽煙,令PM2.5數據發生了波動。“雖然聽起來令人忍俊不禁,但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這套系統讓污染防治從之前定時定點式散點巡查,到報警響應的定點巡查,極大減少了人工,增加了發現問題的有效性。”劉輝說,這套系統今年還會進行升級,加入自動預警機制,進一步提高效率。

圖為房山區刺猬河畔風光。(房山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每一個站點,每一天會向系統發送144個數據。500個站點,每一天就會形成7.2萬個數據,這些大數據匯總分析后,就計算出了當日房山區的PM2.5平均濃度。大氣環境預警系統大屏幕上,房山區地圖上密密麻麻的小點就是站點所在的位置,上面還顯示著具體數值,與監測站同步每10分鐘一更新。如果發現某個站點的數據明顯高於周圍,工作人員就會立即通知相應街鄉鎮的環境辦工作人員前去調查。

劉輝介紹,得益於這套系統24小時緊盯藍天,使污染防治工作從“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讓空氣質量綜合分析工作從“憑經驗”到“靠數據”,逐步形成預警、監測、考核、執法、治理一體化房山區大氣環境監管體系。

圖為房山區刺猬河畔風光。(房山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通過大氣精細化管理措施的系統化、制度化建設以及大氣精細化平台支撐的應用,房山區全區大氣環境質量提升明顯。2016年,房山區PM2.5濃度為83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倒數,去年,這項數據降至了42,全市排名第9,今年1-8月又降至38,完成了由83到38的華麗變身,全市排名第7,不僅排名穩定在全市中游,還成功甩掉了全市倒數的“帽子”。

(責編:尹星雲、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