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豐台區王佐鎮佃起村金崗農業園,60畝水稻枝頭挂滿了稻粒,秋風一過,滿眼的水稻隨風形成稻浪向遠方延伸過去,在水中,還能看到不少稻田蟹,還有鯽魚和泥鰍穿梭往來。經過生態修復,京西魚米之鄉的美景呈現在百姓眼前。
據王佐鎮佃起村金崗農業園經理梁立柱介紹,今年5月份,佃起村舉辦首屆插秧節,會插秧的村民登台獻藝,表演插秧技藝,通過這種傳統方式讓村民們記得住鄉愁。經過半年的養殖,引進的水稻已經處於秀穗階段,再有50多天就可以收割。“我們種植的是水稻一號這個品種,雖然產量不高,但具有特殊的稻香。”梁立柱說。
據了解,佃起村由佃起、崗窪和水牛坊三個自然村組成。佃起村種植水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晚期,水牛坊村就是因為飼養耕種稻田的水牛而得名。崗窪村地勢低窪,一到雨季就積水,水資源豐富,40多年前這裡全是成片的稻田,村民還在稻田裡捕魚捉泥鰍,村裡的老人非常懷念種水稻的那段歷史。在水稻旁遛彎的退休教師馬漢權說,家住佃起村,恢復這片水稻田太好了,常過來看看,尋找小時候種水稻的記憶,盼著稻花香裡說豐年的日子。
王佐鎮黨委書記高文娟表示,佃起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紅色先鋒促進綠色產業。通過疏解整治促提升,把閑置土地利用起來,發掘歷史文化內涵。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打造農業休閑觀光園。(原梓峰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