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引導游客有序進入展會現場
在服務台,志願者為游客提供咨詢、引導服務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服貿會於昨日拉下帷幕,1300余名來自本市27所高校及朝陽團區委的青年志願者們成功完成了此次志願服務活動。制証、引導、安檢、翻譯……服貿會期間,各項志願服務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志願者們也已經“輕車熟路”,為來往人員提供著熱情而又專業的服務。在忙碌的服務之中,他們收獲了滿滿的溫馨與感動。
“這就是北京青年應有的樣子!”
“請乘坐無人駕駛車輛的游客在這兒排隊上車”,在刺眼的陽光下,一位志願者仍然站得筆直,用熱情和微笑迎接每一位游客,他就是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志願者黃德原。黃德原本是服貿會北區負責觀眾引導的志願者,因為這些天南區無人駕駛體驗項目游客暴增,他便利用換班時間“長途跋涉”,來到南區進行“臨時支援”。
炎炎烈日炙烤著堅硬的水泥地,人流隨著熱浪翻滾著,一個上午的連續工作結束后,黃德原的嗓子早已沙啞,原本白皙的臉龐晒得泛起片片深淺不一的紅痕,脖頸手臂上也出現了鮮明的黑白分界線,汗水打濕的衣服與后背的肌膚粘在一起,被陽光烘干后留下星星點點的汗漬。
中午,黃德原終於披著陽光回到了志願者之家,他沒有聲張,更沒有抱怨,而是隨便找了個角落昏沉睡去。當別人發現他的臉和脖子被晒成兩個顏色時,他咧著嘴一笑,說“雖然我的臉晒黑了,但我的心變得更暖了!”
同樣,為期五天的服貿會志願服務讓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任梓彰收獲了一枚“圓領勛章”。這些天,他負責服貿會新聞記者的交通引導,工作地點在新聞中心東側的擺渡車旁,工作環境是露天的柏油馬路。“陽光暴晒是不可避免的”,任梓彰告訴北青報記者,但即便是天氣炎熱,他也從沒離開過崗位,幫助媒體記者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突發情況,保証交通運行的穩定順暢。
“我想,這就是北京青年應有的樣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莫錦寧和金祺是負責宣傳的志願者,在尋找素材的過程中她們發現,大多志願者的工作是“平凡”的。即使處在室內崗位,每天高溫時段,陽光也會透過玻璃直晒在他們身上,但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沒有任何抱怨,而是用他們燦爛的笑容和飽滿的精神迎接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
“無論身處何崗,都用最好的姿態,迎接挑戰,彰顯青年擔當!”金祺認為,承擔這次志願任務既是榮幸也是歷練,作為首都高校的青年學生,要勇於承擔新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展現出志願者們青春激昂的風採。
“志願服務,我們是專業的!”
在此次服貿會上,有這樣一群在特殊崗位上的志願者們——解說志願者,他們來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崗位在科技抗疫專區,工作內容是為參觀游客講解服務機器人在抗疫過程中的突出貢獻。
相比其他志願者,這些講解志願者們與游客的溝通更密切,工作難度更大,因為他們需要將專區的展出內容提前熟悉並准確背誦下來,才能為參展游客講解明白。雖然工作難度大,講解強度高,但這些志願者們卻絲毫不敢懈怠,他們希望以專業的水准為游客們提供最內行的講解服務。在一遍遍的講解中,他們也感受到了祖國科技力量的強大,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每次為觀展人員進行解說時,都可以使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力量在抗疫中的重要性和前沿性,讓我感受到中國科技力量的強大,”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曹天祎說,科技推動社會發展,科技抗疫已成為抗擊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咽拭子採樣機器人、小笨智能消殺機器人等都為疫情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減少了醫患交叉感染的風險,保障了醫護人員等一線工作人員的安全。也正是這些智能機器人的幫助,我國的疫情才得以穩定控制。“身為一名當代中國青年,我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曹天祎說,回到學校后,他要加強專業課的學習,為祖國的科技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為志願者們提供滿分服務”
9月,服貿會在萬眾矚目中盛大舉辦,許多志願者也將在此期間迎來自己的生日。為了給離開家人與親友的志願者們傳遞溫暖與關懷,同時促進志願者們的彼此熟悉,服貿會工作組為9月過生日的“小壽星”們准備了集體生日慶祝活動。
作為臨時黨小組的一員,北京大學吳笑葳承擔起了此次集體生日慶祝的策劃工作。在志願工作之余,她仍不忘為小伙伴們籌備了一場難忘的生日會。“我負責訂做蛋糕、組織流程。在一份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中,大小適中、口味相宜的蛋糕及時送達,”吳笑葳說,志願者們也相繼趕到慶祝會現場,為“壽星”們慶祝生日。簡單溫馨的生日會無聲中拉近了志願團隊同學心靈間的距離。
北京大學關山越就是其中一個“小壽星”。當她看到桌上擺好的蛋糕與笑容洋溢的小伙伴們時,感到驚喜又溫暖:“真的非常感謝志願者小伙伴們在百忙之中還記得我們的生日!”慶祝生日的同時,志願者們也堅守著崗位,不曾懈怠。休息的志願者們在慶祝完生日后,也將蛋糕帶給自己同一崗位的小伙伴,“感謝這份互相支撐的力量!”
同樣,在北區志願者之家,來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9名同學組成了服務小組,為來自北郵、北二外、北工大、首經貿等高校的300余名志願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務保障。
早上,室內環境消殺拉開了一天的工作序幕,為了保障志願者們的身體健康,他們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制定了環境消殺計劃,定時對室內環境進行消殺。自主設立了健康愛心崗,輪流值守,為每一位進入志願者之家的小伙伴進行體溫檢測,提供各種消毒物品、防疫物資。幾天來,他們累計服務2032人次,為志願者們的安全筑起防線。同時,自主設立垃圾分類投放點,在為志願者服務的同時,也幫助大家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服貿會的順利進行增添一抹亮色。
9月8日下午,北區志願者之家以“2020服貿會拍了拍‘藍精靈’志願天使們生日快樂”為主題,為9月過生日的17名同學組織了生日會,“看到他們笑容滿面,我覺得我們的志願服務也可以打100分!”首經貿志願者陳墨涵告訴北青報記者。
特寫
和“家人”一起參加服貿會
中國農業大學志願者喻楚賢在文化服務專題進行志願服務,趁著中午休息之余,他也來到各個展區進行參觀。走進9號展館時,看到人民英雄雙劍上制作者的姓名時,他驚奇地發現爸爸的名字也在名單上,他立刻與爸爸打電話進行確認,沒想到這個作品真的是出自爸爸之手。
喻楚賢注意到,作品的背面還題了一首《念奴嬌·黨建百年》的詞來獻禮建黨一百周年,“這樣的發現讓我又驚又喜,能夠在做志願的時候巧遇親人的作品,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我和家人分別以不同的身份參與盛會,通過個人的努力付出為舉辦一屆成功的服貿會添磚加瓦,讓我很振奮。”喻楚賢說,兩代人以不同的身份共同參與到服貿會的活動之中,無疑是值得全家銘記的一次經歷。
博士與本科生一同參與志願服務
劉超是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一名博士。在志願服務期間,他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為什麼作為博士還和本科生一起參加志願者活動?”
對劉超而言,參加志願活動已經成為一件融入他的生活中、甚至是血液中的事情。劉超是北京一名五星級志願者,從進入大學階段,他就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各種校內外大大小小的志願活動,參加過“光盤行動”、“溫暖衣冬”、“西部計劃”、“新青年學堂”、“香山環保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與長者一起步入科技時代”、“海澱交通導覽”、“國際青年成就”等等。
服貿會之前,他還參加過北京園博會、“一帶一路”會議和平昌冬奧會的志願服務。對於他來說,這些年志願服務的堅持,責任和快樂同在。
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婧
志願者說
口罩不能阻擋友好與溫暖
在服貿會志願服務中,最令人開心的就是得到外賓的認可。這不僅僅是對個人志願工作的認可,更是對於中國行動的贊賞。由於場館名稱的翻譯問題,外賓往往很難找到正確的會議室。我就遇到了這樣一組外賓。在短暫交流后,我確定了對方需要前往的會議室﹔考慮到會議中心場地的復雜,我選擇直接帶領外賓前往,而非簡單的敘述方位。在路上,我和外賓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雖然隔著口罩,但可以清晰感受到雙方間的友好與溫暖。互致good bye的道別為這次幫助畫上了美好的句號。雖然這不過只是本次服貿會北航志願者的一個縮影,但外賓真摯的thank you和眼神中泛著的笑意,足以說明北航志願力量,已經加入到中國志願面向世界的行列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 王思澤
收獲了豐富的人生體驗
志願活動的時光轉眼即逝,除了對志願者的責任擔當有了更真切的感悟,收獲更多的是人生體驗的豐富。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作為1000多名志願者中的一員,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努力協調,全力奉獻。與調度老師及時的溝通和反饋,與記者在等車閑暇時的暢談,與組員默契的分工與合作,都像是漂浮在空中的回憶泡泡,抓一個,聞一下就有愉快的感覺。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志願服務是大學生學習課外知識、培養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通過這次寶貴的實踐機會,我不僅提高了自己高效溝通、團隊協作的能力,更為樹立北外學生積極向上的形象,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北京外國語大學 陳思羽
傳承和創新需要勇氣和責任
服貿會期間,我在文化體育融合展區做引導、講解、人流疏散等保障工作,保証舞台周邊區域整潔,讓大家在觀看表演或者聆聽講座時盡興又安全。
在我負責的展區裡,有一個首都優秀青年文化創意展讓我印象深刻,這個展區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和交流平台。這些有思想的年輕人因為對某種文化的熱愛而去學習,去積累沉澱,從而達到文化的“內化”。當積累到一定量時,他們遇到了某種靈感想要將自己的熱愛讓更多人了解。從自身來講我很佩服這些“外化輸出”的年輕人們,因為傳承和創新不僅僅需要勇氣,更需要責任。一項文化產品的落地離不開多個年輕人們的合作與努力,一旦項目開始,就是一份責任的延續。
——中國農業大學 張睿琪
“志願藍”代表中國青年形象
作為一名光榮的服貿會志願者,我們不但要對展區的情況具備足夠的了解,也要在服務中時刻注意自身的行為與形象,隻要穿上了志願者的藍色T恤,我們的行為便不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著北建大、北京志願者乃至中國青年的形象。雖然參加的只是簡單的展會運營工作,但我切身體會到了服貿會的影響力,也從中收獲了極大的參與感與滿足感,目睹到會場的盛況,炎熱的天氣和途中的疲憊就變得不值一提了。參與服貿會志願服務的經歷將會成為我對2020年的一份珍貴的回憶,我相信疫情不會停止我們攜手共進的信心與行動,世界各國將合力克服新冠疫情的沖擊,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北京建筑大學學生 陳加棟
本組整理/本報記者 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