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京沈高鐵北京至承德段開始鋪軌。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本報訊(記者 金可 通訊員 岳陽 陳暉)“開始鋪軌!”昨天上午8時18分,在北京市懷柔區京哈高鐵北京至承德段潮白河特大橋施工現場,隨著現場指揮員一聲令下,第一根500米長鋼軌准確就位,京哈高鐵北京至承德段正式進入鋪軌階段。
記者從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京哈高鐵北京至承德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一縱”京哈至京港澳通道的一段,線路全長192公裡。京哈高鐵承沈段於2018年12月29日開通運營,哈爾濱至沈陽至大連高鐵於2012年12月1日開通運營。
京哈高鐵北京至承德段途經北京市朝陽區、順義區、昌平區、懷柔區、密雲區,進入河北省承德市。沿線設北京朝陽站、順義西站、懷柔南站、密雲站、興隆縣西站、安匠站、承德南站。線路建成開通運營后北京至沈陽運行時間將縮短至2.5小時,將形成東北地區又一進出關高鐵通道,對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京哈高鐵北京至承德段正線鋪軌共計213公裡,為保証長鋼軌鋪設工期,採用有砟軌道換軌與無砟軌道鋪軌同時施工,一次鋪設跨區間無縫線路。
勘察設計單位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線路第一次大規模採用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軌道系統,能充分驗証時速350公裡自主設計軌道系統的先進性、可靠性和穩定性,為我國高鐵走出去提供扎實的工程實踐經驗。其中,項目全線設計採用以我國自主研發的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為主,以CRTSⅠ型雙塊式無砟軌道、岔區軌枕埋入式無砟軌道以及有砟軌道為輔的多類型軌道結構,型式齊全。
同時,首次引入並推廣了信息化生產系統,該項目的軌道板內埋入了可識別電子標簽,使Ⅲ型軌道板第一次擁有了“身份証”,規范了無砟軌道板的設計、生產、鋪設、精調運維全過程物聯網應用,實現軌道板全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