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並蒂蓮”在雪域高原“怒放”

——北京團市委第二輪對口支援西藏工作紀實

2020年09月02日16:32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這是一片神奇的高原,千山聳立,萬水奔騰。這是一片渾厚的土地,滄海桑田,見証奇跡。三年來,北京團市委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北京市委對對口援藏工作的部署要求,踐行“首善、創新、奉獻、律己”的北京援藏精神,立足西藏工作實際,發揮共青團社會動員和青少年工作專業優勢,做深做細做實對口支援工作,不斷推動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階。

教育哺育西藏“格桑花”

“感謝北京的叔叔阿姨對我們學習和生活的關心,我將帶著這份關愛,奮勇拼搏,努力學習,並將愛不斷傳遞下去。”西藏中學生江永索朗在“希望之星”項目工作會上的發言情真意切。

近年來,北京團市委大力資助困難學生求學,以“一對一”結對的方式,資助西藏困難學生,讓愛在結對中落地生花,不斷生長傳遞,累計資助資金110余萬元,幫扶困難青少年992人次。實施拉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專項資助計劃,為拉薩329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小學至高中階段助學金,目前已發放資助資金58余萬元。開展“源樂晟——雪域思源教育基金”獎學金項目,鼓勵品學兼優的初、高中學生勇敢追夢,累計發放獎學金近50萬元,覆蓋488名藏族學生,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青少年115人。實施拉薩實驗中學獎、助學金項目,向175名優秀學生發放25000元獎學金,向京藏宏志班10%優秀學生發放每人每學年2000元學習生活補貼。開展“悅成長行動——女學生資助項目”,與10名拉薩女高中生成為結對伙伴,在按照每半年2500元標准資助的同時,與她們常通書信,提供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

北京團市委大力開展融情交流活動,實施融情教育援藏交流計劃,組織西藏和北京青少年開展民族團結主題交流活動,幫助他們感受祖國發展、增進彼此了解,在交往中感悟民族團結一家親、誰也離不開誰的道理。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紅領巾研學融情交流營,邀請46名西藏小學生來京學習交流,組織兩地少先隊員牽手結對,在共同參加實踐活動中認識國情、受到教育、收獲友誼,帶動各自家庭、學校、朋友圈之間的走動互動、交流聯誼。

北京團市委大力助力西藏青少年綜合素質培養,依托北京青聯專項基金,為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開展“弘文揚藝,感恩祖國”系列藝術素養培育活動,提供共30萬元資金支持,讓能歌善舞的西藏青少年有了展示自己、發展特長的平台。動員社會組織開辦天文科普直播課程、微課堂,捐贈航空模型,圓了500余名西藏青少年的宇宙探索夢。

人才“造血”藏區“生力軍”

“到西部去,讓我們的夢想在這裡啟航,讓我們的智慧在這裡激揚,讓我們的生命在這裡怒放!”“西部計劃”西藏專項志願者田鵬彬在座談會上誓言鏗鏘,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號召北京優秀應屆畢業生到西藏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和才智投入到實現西藏新發展的事業中。

“雖然過年也沒能回家,但我並不遺憾,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鍛煉了我的能力,來自團市委的關心讓我覺得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特別的溫暖。”挂任團東城區委書記助理的達旦增同志談起自己的挂職經歷感觸良多。

近年來,北京團市委堅持輸送和培養雙輪驅動,努力為西藏發展補充新鮮血液,並持續幫助西藏培養更多本地人才。第二輪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啟動以來,已派出65名志願者赴西藏開展1-3年的志願服務工作,今年更是加大工作力度,從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17所高水平大學選派了20名綜合素質優秀的志願者,到拉薩、那曲等5個縣市的艱苦地區服務。選派的大學生志願者100%為黨(團)員,100%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他們向基層求學,為人民服務,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激昂的青春之歌。按照“對口分配”的原則,北京團市委精心做好西藏青年干部來京挂職接收工作,根據干部來源單位性質和職級情況對接相關單位,專門成立挂職干部工作隊,努力為挂職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通過多次舉辦主題活動,召開挂職心得分享會等方式,促進兩地團青工作的交流,讓西藏挂職干部更好更快融入了北京的工作生活。

多措並舉藏區“引活水”

“我的青春為愛下單,太酷了!”北京團市委組織的公益直播活動在互聯網上掀起了一陣旋風,在北京青聯文藝界、新聞界部分委員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特色農產品的銷量有了令人驚喜的成績。

近年來,北京團市委緊緊圍繞助力解決西藏群眾最現實、最緊迫的需求,積極發揮青聯的組織動員優勢、人才智力優勢和廣泛聯絡優勢,多次組織青聯委員、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深入拉薩調研,指導青年創業企業,尋求投資合作點,為拉薩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組織青聯委員、青年企業家參與“夢創拉薩 青春聚力”拉薩市第四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工作,為迷茫的西藏青年創業者指點迷津﹔赴西藏飛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藏他喜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西藏奇聖土特產品有限公司等創業企業調研,幫助解決他們在產業發展思路、瓶頸突破、合作發展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赴尼木縣尼木鄉日措村考察,為尼木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建言獻策,給日措村送去電腦、照相機、相紙等“生產資料”類實用物資,解決了村民的實際困難。

(責編:尹星雲、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