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下虎叫村:老村山楂樹下,找到“詩與遠方”

2020年09月01日07:5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延慶下虎叫村:老村山楂樹下,找到“詩與遠方”

  金秋將至,隱匿在延慶下虎叫深山村裡的精品民宿——山楂小院已被預訂一空,這個擁著山楂樹濃蔭的老磚平房院,儼然城裡人追尋的“詩與遠方”。

  下虎叫原是個低收入村,2017年以來,通過引入資本,村民手中閑置的老屋被改造為一處處鄉土情結與現代氣息兼具的精品民宿,山楂汁等小小山貨也賣出了高端價格。通過產業融合發展,不僅讓下虎叫一舉摘下低收入村的帽子,也為山鄉老村探索出一種全新的“生長”方式。

  爆款小院寄托鄉愁

  推開一人多高的棕色木門,沿著眼前蜿蜒的石板小徑向前,兩旁是碧綠的草甸,桃樹、李樹、薄荷、繡球花高低錯落。挨著院牆,最繁茂高大的是一棵山楂樹,正是夏末秋初,山楂樹濃蔭蔽日、孕育著金秋的果實。樹下的躺椅裡,90后白領諾諾往玻璃杯裡倒了一杯濃濃的山楂汁,乘著山風,賞著美景,悠閑地品了起來。

  小院兒名叫“山楂小院”,是從2017年以來走紅民宿圈、馳名京郊的網紅小院。取名“山楂小院”,民宿企業主有自己的獨特眼光,“三年前來村裡考察,隨處可見高高的山楂樹,這是山間田園的獨特風景,也是‘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城裡人寄托鄉愁的符號。”從那時起,下虎叫的致富文章就從“山楂樹”開始了。

  “山楂小院”裡轉一圈,處處都是景致,山楂樹、房梁結構、木質頂棚等老院風貌原樣保留,添上大落地窗、長排桌、飄窗,現代舒適的設計與韻味十足的鄉村味道完美嵌合,成為吸引城裡人留宿的法寶。“這就是小時候姥姥家的味兒,尤其這高高的山楂樹,太有情懷了,每年我都得帶著家裡人住幾天。”諾諾笑著說。

  下虎叫村地處偏遠,距離延慶城區足有一個小時車程,小小村庄、依山而立,共有村民82戶、176人,其中低收入農戶32戶、76人,曾是個典型的低收入村。受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限制,長期以來,村裡一直沒有什麼產業,玉米、谷子、1200余畝山杏以及少量的蜜蜂,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80歲的村民時永福就是低收入戶之一,“七畝玉米、三畝谷子,是我所有的收入來源,一年下來收入不足5000元。”

  2017年,延慶區農委等各部門引入外來資本,為下虎叫發展尋找機遇。天藍草香、青山綠茵、風貌古朴、老鄉淳厚,一到這裡,民宿企業主就被吸引了。從村民們手中租來閑置的老屋子,風貌修舊如舊,屋內大膽創新,將田園鄉愁與舒適宜居深入統一,當年一經推出,就成了“爆款”。

  足不出村工資到手

  客人紛至沓來,為小山村帶來了“流量”,也讓村民的生活跟著紅火起來。今年57歲的張玉萍,曾經也是低收入農戶,家裡全靠12畝地和老伴兒在外打工過活,一年辛苦下來收入也就近萬元。“山楂小院”正式開門營業以后,張玉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報了名,順利成為一名小院管家。

  打掃衛生、整理客房、迎接客人,有了家門口的這份工作,張玉萍每天充實而忙碌。擔任山楂小院管家的第一年,張玉萍的錢包就鼓了起來。“做小院管家,每月都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比靠天吃飯不知道好了多少!”張玉萍說,“現在,我老伴兒也到小院兒當上了維修工,每個月工資4000多元。我們老兩口兒不出村,一個月就能有7000多元的工資到手,這是村庄發展給我們農民帶來的大實惠呀!”

  小院兒越來越紅,多年種地的時永福也吃起了“螃蟹”。他把自家的老院子流轉出來,一年坐收租金近5000元。如今,全村已有12個“山楂小院”,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5萬元,並帶動20余村民就業,其中低收入農戶比例近50%。

  山貨走俏價格翻倍

  “居在山間田園”只是下虎叫村做的第一篇民宿產業文章,依著青山綠水,原汁原味的小村山貨也賣出了高端價格。村口20多平米的磚瓦小房子,挂牌“鄉土小賣店”,貨架上,山楂汁、山楂食品、五谷雜糧、花生核桃等琳琅滿目,原生態的色澤、泥土的芬芳、大地色的小布袋包裝,吸引游客情不自禁“買買買”。

  “像這山楂汁,都是村民們自家院子、地裡種的山楂樹,不打農藥、健康綠色,磨成山楂汁,口感細膩好喝,特別受歡迎。”村民時連山介紹。

  山貨都從村民手中回收而來,並按份給大家分紅,又是另一項增收。“靠著村裡合作社指導,我們家12畝閑置地種上了精品小雜糧,一年下來,也有幾千塊錢收入。”一位村民說。截至目前,通過線上線下銷售聯動,下虎叫的山貨共賣出4萬公斤,農產品價格實現翻倍。

  通過多項產業抱團發展,下虎叫村旅游業、種植業蓬勃發展。2018年,全村實現“脫低摘帽”,近兩年,村庄每年都能實現40萬元左右的旅游收入,邁進了精品民宿的大門,下虎叫村的老鄉們在青山綠水間迎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