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幻片迎來黃金機遇

2020年08月27日08:53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國產科幻片迎來黃金機遇

  

《流浪地球》劇照。

  “科幻十條”一來,整個科幻圈一度沸騰了。日前,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那麼,國產科幻電影創作現狀如何?需要在哪些方向努力?“科幻十條”將為科幻電影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政策

  給從業者吃下定心丸

  2019年春節檔,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以近47億元的超高票房讓國產科幻片“出道”,當年也被冠以“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美名。時隔一年半后,多數人已意識到,《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是該片全體創作人員汗水與心血共同澆灌的結果,是根一鳴驚人的“獨苗”,而不是科幻電影產業化的產物。

  “網友調侃《流浪地球》開啟了科幻電影元年,《上海堡壘》又把它關上了,這說明現階段科幻電影產業的脆弱性與不確定性。”科幻作家蕭星寒認為,現階段國產科幻電影還處於摸索的手工業階段,而在影院重啟后印發的“科幻十條”,則有著指向性意義。

  “‘科幻十條’都刷爆我的朋友圈了,這份文件是及時雨啊,尤其是對於2020年的影視產業!”蕭星寒說,“因為新冠疫情,電影院關了7個月,眾多相關公司遭受損失,急需國家層面上的政策指引與扶持。‘科幻十條’給科幻影視從業者吃下了定心丸,也給有意從事科幻影視產業卻還在猶豫之中的個人和公司,指明了一個方向。當然,它目前只是一個指導性文件,還需要各個相關部門進一步細化,落到實處。”

  ●劇本

  科幻小說文本庫已形成

  科幻電影的創意和點子從哪裡來?“科幻十條”給出了方向:培育原創劇本+其他科幻資源轉化。

  在科幻作家江波看來,中國科幻小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積累起一個較大的文本庫,用於影視化改編不會特別匱乏。根據其短篇小說《移魂有術》改編的電影《緝魂》已經完成拍攝,由導演程偉豪執導,張震、張鈞甯主演。他的長篇小說《銀河之心》三部曲、《機器之門》也已經有影視公司買下改編權。

  “好萊塢的科幻片劇本以原創為主,由編劇或導演自己寫劇本,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佔的比例不大。我們國家目前能夠進行科幻思考和想象的導演編劇比較少,所以更依賴小說提供創意。”江波說,與改編劇本相比,原創劇本從步驟和程序上簡化了一步,會是將來國產科幻電影產業發展成熟后的常態。

  “其實把眼光拉開一點,科幻並不是隻有科幻作家能寫,年青一代的創作者在創作時不知不覺就會滲透科幻的影子,將科幻與懸疑、偵探、穿越等類型相結合。比如《超時空同居》裡有時空穿越的情節﹔《被光抓走的人》雖然內核是家庭倫理片,但一開始的設定就是一道光把地球上很多人抓走了﹔《瘋狂的外星人》則把科幻與喜劇相結合,加入很多本土元素和寧浩標志性的黑色幽默風格。”江波對科幻電影創作表示樂觀,他認為這方面的人才會逐漸冒出來,“將來拍科幻電影的肯定不是已經成名的導演,而是新生代年輕導演。”

  ●人才

  高校可多開設科幻課程

  作為一家致力推廣科幻產業發展的公司,未來事務管理局一方面為影視項目提供科幻咨詢和科學顧問,另一方面也自己開發科幻影視作品。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坦言,缺少人才是當前國產科幻影視行業最大的困難。“美國科幻作家的數量非常巨大,僅僅一個區域性科幻作家的聚會就能達到幾千人。目前未來局和國內的作家基本都有合作,也在致力於培養更多的科幻作家,但目前全國科幻作家整體數量還達不到四位數,這與我們的人口基數相比還是太少了。”

  姬少亭建議,國內科幻影視產業可以按照不同梯隊去培養人才。“對於已有的電影人才,可以培養他們對科幻的了解,讓他們學習如何實現科幻奇觀場景和故事表達﹔高校可以多開設相關課程,現在全國高校已知開設的科幻課程還是個位數﹔中小學的人才培養則要從興趣出發,目前的一個好的態勢是,學校和家長都已經意識到了科幻閱讀的重要性,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已經上了中學課本。”但她也直言,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

  “現在的問題之一是,寫科幻的不懂劇本,寫劇本的不懂科幻。如何掘金中國原創科幻小說,進入電影改編流程,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蕭星寒接觸過一些科幻電影項目,發現他們都熱衷於自己搞原創,然而,這些所謂的原創科幻劇本,往往並不那麼科幻。此外,科幻電影需要大量特效來建立一個迥異於現實的世界,然而國內目前缺少有中國美學功底的特效大師。

  ●拍攝

  《流浪地球》續集年底建組

  因為疫情原因,編劇陳崇今年上半年已經在家攢了六部科幻劇本。他此前主要拍攝古裝題材的網絡電影,但科幻類型才是他最想拍的。“我最大的困難不在劇本,而是資方對科幻的市場不夠認可。雖然有《流浪地球》,但一批人都想做《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片,而不認可其他類型的科幻,比如有外星人的或者機甲科幻。”他認為國內現在比較缺乏視野開闊、具備專業素養的投資方,“科幻作品投資規模更大,敢投的人比較少。院線都隻出了一部《流浪地球》,更何況網絡大電影?”

  “資本都認為科幻代表著當前影視作品的發展方向,但就具體投資而言,目前還是比較保守。”姬少亭認為,這是因為在科幻影視制作上大家可循的經驗太少。“這是需要時間和嘗試的,目前唯一成功的經驗是《流浪地球》。其實科幻電影的投資也可以是不同成本的,希望大家能大膽一些。”

  看到“科幻十條”后,《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在欣喜的同時備受鼓舞,在他看來,大力發展國產科幻電影產業的時機已經到來,“科幻電影的觀眾認可度和自信度是以國家日益增長的綜合國力為背書的。”他還透露,未來三年時間,他將把絕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流浪地球》續集的創作和電影工業化流程的梳理和測試上。“今年年底,《流浪地球》續集會正式建組,開始籌備工作,並會對新的工業化制片制作流程進行測試。”此外,郭帆工作室還將與新導演孔大山合作創作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旨在探索中國科幻電影表達的另外一種可能性。本報記者 袁雲兒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