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天幕七夕景 京城無處不祈福

2020年08月26日07:4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鵲橋天幕七夕景 京城無處不祈福

        昨天,“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系列文化活動在北京各地舉行,既有傳統習俗和非遺手工技藝的展示,也有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燈光秀,北京青年報記者分赴活動現場,為大家帶來一線報道。

  民俗博物館

  耄耋老人演繹“鵲橋會”

  本報訊(記者 王薇)昨天,北京民俗博物館裡舉行了“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系列文化活動,通過傳統民俗場景復原、乞巧游藝會、詩情七夕等活動展現獨特的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和手工技藝。

  上午,一走進東岳廟北京民俗博物館,一場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統節俗情景表演正在上演。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天河相會,讓觀眾在故事重現中,感受堅貞而美好的愛情。今年75歲的石秀珍老人和78歲的丈夫吳元寶,昨天特意到東岳廟感受七夕民俗文化。傳統節俗情景表演結束后,老爺爺接過“月老”遞來的紅繩,繩的一頭連著自己,另一頭連著滿頭白發的妻子石秀珍。他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在鵲橋下、桃樹前,讓工作人員為他們留下幸福的瞬間,“爺爺您和奶奶結婚多久了?”“我們結婚53年了,我21歲嫁給了他,一路風雨同行,幸福了一輩子。” 妻子石秀珍娓娓道來的朴素愛情故事打動著現場的每一個人,人們也紛紛向他們送上祝福。

  此外,北京民俗博物館還對七夕夜拜織女場景進行了現場復原,牛郎織女挂像前的香案上擺放著茶酒、瓜果、鮮花、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供品,讓觀眾親身禮拜,感悟傳統禮俗的文化內涵。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大觀園

  傳統京味文化為七夕添亮色

  本報訊(記者 解麗)昨日,西城區在大觀園舉辦“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 2020年七夕節文化活動,以“祈福、愛情、幸福、美滿”為主線,不少周邊居民聞訊趕來,學剪紙、賞絹人、看演出,一起乞巧、祈福。

  現場展示中,不少“巧娘”用作品與參觀者分享非遺知識和技法。在絹人展位,十二金釵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在大觀園這一主打紅樓文化的公園中,黛玉葬花、寶釵扑蝶、湘雲醉臥等作品十分應景。不少人彎著腰,一件件仔細端詳。

  傳統文化活動自然少不了小朋友的身影,在彩繪互動區域,孩子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繪制卡通形象,在體驗中了解中國傳統工藝技巧。而在彩繪京劇臉譜區,一個小朋友正專心地勾畫著孫悟空的臉譜。

  據了解,本次文化活動包含文藝演出、七夕傳統非遺項目展示及巧娘分享、有獎知識問答、科普垃圾分類知識、互動留影等環節。非遺項目展示有京派剪紙、彩蛋繪制、北京絹人、北京雕漆、傳拓技藝、彩砂工藝、彩塑京劇臉譜、北京內畫鼻煙壺、裕氏草編等,與游客互動交流。

  朗園Park蘭境藝術中心

  七夕青年交友聯誼引領時尚

  本報訊(記者 劉婧)昨日,由中共石景山區委宣傳部、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及首創郎園、百合網團委等聯合開展的“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2020年“文明同攜手·情定石景山”七夕青年交友聯誼活動在郎園Park蘭境藝術中心舉行。

  活動特別採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經過8月21日、22日兩場以情感測試、問答互動、才藝展示等形式240余人的線上活動預熱,最終來自駐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近百人參加本次線下活動。活動有機融入傳統文化和新時代文明,通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競答”“創城有我 抖音拍攝”“垃圾分類小問答”等主題活動,引領青年踐行綠色環保、勤儉節約,積極引領文明新風尚。

  當晚,線下活動首先在團區委書記賈曦的致辭中拉開序幕,隨后區婦聯主席張帆,團區委書記賈曦,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白曉,區總工會副主席聶紀軍,團區委副書記劉牧茜、於勇共同為參與活動的單身青年搭建“鵲橋”送上祝福,並由區婦聯主席張帆宣布活動正式開始。

  活動現場,主持人通過“手指抓逃”等小游戲,活躍現場氣氛,讓青年很快擺脫拘謹,迅速融入。“我是歌王”“舞池派對”等一連串精彩紛呈的活動,加深了單身青年之間彼此的認識與了解。創意創作“繪畫未來”互動游戲更是為有意向的男女青年提供了增進相互了解、主動向心儀對象表達情感的機會。最后的“真情告白”更是將活動帶入高潮。

  中關村壹號南廣場

  “牛郎織女”全息影像映夜空

  本報訊(記者 王斌)昨晚,中關村壹號開啟樓體燈光秀,點亮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七夕之夜,這也拉開了“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我在北區等你”2020年海澱區七夕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的序幕。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全息影像出現在中關村壹號南廣場上空,吸引著來往路人的目光。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北京市七夕節“我等你”系列活動之一。昨天19時,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在活動場地上空約8米處投射出牛郎織女相會的畫面。空中顯現出銀河、鵲橋,牛郎、織女從兩側踏上鵲橋,逐漸走進,相約幸福。通過科技手段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渲染出節日氣氛。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一場單身派對活動同步舉行,有200余名海澱區屬企事業單位的單身青年參與。現場特別布置了“七夕專場文創市集”,匯集了海澱區20余家文創企業的優秀產品。

  不久前在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海澱區分賽場決賽中獲得一等獎的九天方圓帶來了自己“唐塊”系列文創產品。“這些拼裝玩具看起來像樂高積木,但它的創意來自中國的榫卯結構,每一個‘卯塊’都可實現六面拼接,拼出的造型更加豐富。”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以一款名叫旋風炮車的產品為例,隻有12個“卯塊”,卻可以拼出10個不同造型,包括炮車、猛犸象、小狗、飛機等。“我們的拼裝文創面向5歲到8歲的孩子,相比於樂高積木,我們的文創產品對孩子的思維要求更高,更能鍛煉邏輯思維和空間能力。”

  文創市集裡,創藝無線帶來了純手工制作的兔兒爺,有的京劇裝扮,有的騎著瑞獸,看起來十分新奇可愛。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年輕人的喜好,創藝無線特別推出了“兔兒爺盲盒”,觀眾隻需花28元,就可以買到一款充滿創意又滿懷驚喜的兔兒爺文創產品。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景山市民文化中心

  經典愛情詩“沉浸式”誦讀

  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在音樂、影像和舞姿營造的唯美意境中,雋永的愛情詩句在耳邊響起,觀眾與之產生共鳴。昨天上午,東城區2020年“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七夕文化節主場活動在美后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美劇場拉開序幕,另有26個分場活動在全區相繼開展,累計一萬余名市民參與節日線上線下活動。

  主場活動共設置“1+5”個板塊,其中七夕主題情境朗誦會活動環節,邀請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和北京電視台的一線主播、主持人,與東城區眾多朗誦愛好者共度節日。活動上,情境朗誦的形式,演繹了古今經典愛情詩篇,使中華傳統節日在當代煥發生命活力。《愛的誓言》《一千雙眼睛和兩雙眼睛》《等你,在雨中》《致橡樹》……經典的詩句縈繞耳畔,令人產生共鳴。朗誦會尾聲,在主播嘉賓們的帶動下,全場齊聲朗誦《水調歌頭·歸舟中迎日出》,表達面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

  本次活動還設置了“愛的旅程”主題旅游推介、“愛的花語”中式插花體驗、“愛的禮物”創意軟陶手作體驗、“愛的影像”拍照體驗、“愛的驚喜”活動紀念伴手禮五大板塊,讓年輕人在豐富的活動中感受愛意、傳承七夕“乞巧”的傳統。

  此外,七夕節期間,東城區還圍繞“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開展四大品類26項文化活動,比如東城區在各商圈推出“愛在七夕”“七夕夜未央”等創意、營銷活動,圍繞年輕人的審美和需求開展各式七夕節促銷﹔在東城區第二文化館開展“愛在七夕”線上傳統文化體驗活動,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繡傳承人,視頻教授大家節日民俗手工做法等等。一系列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文化活動,讓廣大群眾感受到七夕之美、傳統節日之美,全面展現了“文化東城”魅力,營造浪漫溫馨的城市節日氛圍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文化消費。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