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大街“天街冰冰”冰品店推出正陽門箭樓造型的冰棍,手持冰棍與“前門樓子”合影成為游客新的打卡動作。本報記者 鄧偉攝
本報訊(實習記者 楊天悅)“有錢?有錢您買前門樓子去!”老北京人喜歡稱正陽門箭樓為“前門樓子”,在人們心目中,這個代表老北京歷史的標志性建筑是任誰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現在“前門樓子”不光能逛,也能買來“吃”了!
昨天下午,在前門大街正陽門下的漢白玉步道上,兩名消費者正拿著一棕一白兩支“前門樓子”冰棍,以身后的箭樓為背景比出各種姿勢拍照。“早就在朋友圈看見過這個冰棍,今天特意來打卡。”一名消費者氣喘吁吁地說。
售賣“前門樓子”冰棍的“天街冰冰”小店位於前門大街中段,為了拿著買來的冰棍去跟前門樓子“同框”拍照,不少消費者都是接過冰棍就在大街上跑了起來。“前門是北京最高大的城門建筑,老北京有句俗話叫‘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就是說的這座正陽門箭樓。”帶著孩子的外地游客沈先生一邊拍照打卡,一邊向孩子講起這座城樓的故事。
據天街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用年輕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老北京歷史,集團正快步加入文創大軍。這次一起上市的“前門樓子”冰棍和“鮮魚寶寶”冰棍正是第一批文創產品。“前門樓子”冰棍有巧克力和香草兩種口味,巴掌大小的冰棍兒有棱有角、層層疊疊,門洞和箭窗的形狀都跟箭樓如出一轍,上面的小屋檐、小柵欄、小牌匾小巧精致。紅色的“鮮魚寶寶”冰棍則是傳統的“大紅果”口味,鮮魚口美食街上畫有鯉魚圖案的井蓋,給了設計師做卡通魚的靈感。冰棍通體顏色鮮紅、形狀飽滿,兩側卷起的水波紋簇擁著萌萌的大頭鯉魚,顯得活靈活現。兩種冰棍售價都是15元一支,讓設計師和店裡工作人員都沒想到的是,冰棍第一天上市就大受歡迎。
“我們的預期是一天賣300支,也是按這個量來准備的,沒想到第一天就把未來3天的庫存都賣空了。店裡開始緊急備貨,現在平均每天都能賣出1000支左右,到了雙休日還會更多。”店裡工作人員說。
隨著“前門樓子”冰棍成為“網紅”,舉著冰棍與箭樓合照“打卡”已經成為前門大街上的一景。這款文創冰棍也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什麼時候出胯骨軸子的?”許多不了解老北京歷史的人順著一名網友的“奇葩”評論,又感受到了老北京的語言魅力。
近些年來,文創經濟逐漸成為助推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故宮、頤和園等著名景點都通過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老北京特色。“前門樓子”冰棍的出現讓又一座老北京地標性建筑成功“破圈”,也讓京味兒傳統文化在更多年輕人心裡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