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將分批分類開學

2020年08月15日10:2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本市中小學幼兒園將分批分類開學

  本報記者 劉冕

  秋季學期開學在即。昨天,市教委發布一系列開學防疫措施,秋季學期,本市高校、中小學、幼兒園將分批分類開學。開學后,各校施行相對封閉式管理,中小學通過錯時上下學、劃定1米等候線等措施,避免人員聚集。大中小學師生員工在校期間堅持佩戴口罩,戶外活動在不聚集、不接觸的前提下,可不戴口罩。

  師生員工在校期間堅持戴口罩

  與往年9月1日統一開學不同,今年,中小學、幼兒園將錯峰開學。

  8月29日,小學一年級、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級開學,8月29日至8月31日,小學一年級、初一、高一年級進行3天入學教育。9月1日,小學五、六年級、初二年級開學。9月7日,小學二、三、四年級開學。9月8日,各類型幼兒園大班、中班開園﹔9月11日,各類型幼兒園小班開園。

  錯時上下學避免人員聚集

  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本市教育部門會同衛健、疾控部門,制定完善三級應急響應級別下,各學段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及開學條件評估要點。各校將分別在開學前、開學后開展一次疫情防控演練或桌面推演,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李奕解釋,按照“先中學、后小學,先起始年級、畢業年級,后其他年級”的順序梯次開學,主要考慮各學段起始年級先開學,有利於迅速組建新集體,建立有效暢通的家校聯系。初三和高三年級面臨畢業備考,高二年級涉及學業水平考試,安排在首批開學,有利於做好銜接過渡,復習診斷,緩解師生家長焦慮。中小學開學之后,全市幼兒園按“先大班、中班,后小班”的順序分兩批開園。開園后,小班可適當設置過渡期。

  開學后,各校施行相對封閉管理,中小學通過錯時上下學、劃定1米等候線等措施,避免人員聚集。中小學、幼兒園整體運行約3周后,將迎來國慶節中秋節長假,相關運行情況及措施可利用假期調整完善。

  實行單元式管理減少交叉流動

  開學后,各中小學校要做到專人負責、區域劃分合理、人員登記排查記錄齊全。學校內則實行單元式管理措施,對師生員工活動范圍及規模進行必要限制,盡量減少人員交叉流動,以年級、班級或宿舍為單元開展群體性活動,各單元間盡量做到學習、生活空間相對固定,接觸人員清楚。

  依據市教委的要求,開學后,大中小學師生員工在校期間堅持佩戴口罩,戶外活動在不聚集、不接觸的前提下,可不戴口罩。李奕解釋,相對於社會面,學校防疫堅持更高標准。考慮到北京有過疫情反彈的經歷,學校採用相對高一些的防控標准和要求。而且9月后北京的氣溫會逐步降低,學生佩戴口罩可以有助於預防季節性流感和其他傳染病。

  幼兒園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嚴格執行入園身份識別和非幼兒園師生員工入園登記管理,無關人員不得入園。教職員工和幼兒活動范圍及規模會進行必要限制。幼兒園恢復正常保教活動安排,不開展跨年級、班級活動,減少人員聚集。

  市教委學前處處長郭春彥表示,幼兒園開學前會對設施設備進行檢修,同時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准備。幼兒返園前家長簽署“疫情防控個人承諾書”和“兒童健康承諾書”。所有教職員工返園要持7日內核算檢測陰性証明﹔幼兒園要對全體教職工,尤其是新入職的教職工進行培訓,除常規業務培訓還要強化防疫等健康方面培訓。

  高校生返校核酸檢測費由學校支付

  今起,具備校園疫情防控條件的高校可組織學生分期分批、錯時錯峰返校和新生報到。

  市教委表示,高校學生返校核酸檢測費用,由學校支付。如學生所在地不具備核酸檢測條件,可先持健康寶“綠碼”返京到校,入住學校健康觀察點,經核酸檢測陰性后轉入正常學習生活。

  按照相關要求,開學后,高校仍堅持校園相對封閉管理,實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篩查、師生員工校園生活軌跡全程可追溯。學生進入校園的任何樓宇都應該監測體溫、實現掃碼記錄,同時相對固定地劃分學習、生活、工作的區域范圍。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處長寇紅江說,倡導學生“非必要不出校”,確有需要,可以申請出校,學校要通過信息化等手段,簡化學生出校申請審批程序,指導學生做好個人防護。

  考慮到在校師生快遞日常量和高峰量的情況,各高校還將合理設定快遞收發集散點,控制各快遞集散點人員聚集的數量,在滿足廣大師生基本生活需求和保障的前提下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高校家屬區要嚴格落實社區防控的各項要求,學校要加強家屬區與學生學習生活區的物理隔離。從事公共服務的后勤人員原則上在校園內集中住宿﹔在校外住宿的教職員工堅持“兩點一線”上下班,每日進入校園要進行身份核驗和體溫監測。

  高校要將部分因特殊情況不住校的學生納入校園防控體系,建立工作台賬。

  高風險地區師生暫不返校

  境外返回師生嚴格管控

  市教委基教一處處長魏旭斌介紹,低風險地區師生員工,持健康寶“綠碼”返校報到。中風險地區師生員工,須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14天后,持健康寶“綠碼”及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証明返校報到。高風險地區師生員工,暫不返校報到。近期從境外返回的師生員工,嚴格落實境外返京人員管控措施,解除集中醫學觀察后,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証明和健康寶“綠碼”返校報到。

  同時,各校會加強師生員工及共同居住家庭成員身體健康、出京返京情況監測,落實“晨午晚檢”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對缺勤人員要及時追訪上報。各校要加強后勤物業員工關心關愛與健康防護,注重對相關企業配餐送餐人員監測排查,杜絕安全隱患。

  空中課堂同步上線新課

  新學期,中小學仍將堅持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育供給探索。魏旭斌表示,開學后,中小學各年級課程將在空中課堂同步上線,能夠實現線上線下課堂隨時切換、無縫銜接。一些因特殊情況無法返校的學生,學習進度也可以確保和在校生一樣。

  本市將加強空中課堂建設,並制定了教育教學的應急預案,目前方案正在報送過程中。

  新學期,愛國衛生運動也將展開。各校校園環境將常態化清潔消殺,保持公共場所通風,對食堂、宿舍、盥洗室、廁所、浴池等重點區域定期消毒檢測﹔建立食材物料進貨渠道定期摸排和冷凍冷藏食品定期檢測制度,確保食品安全,防范季節性傳染病﹔加強疫情防控全員培訓和宣傳引導,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愛國衛生社會實踐,培養健康生活方式。

  鏈接

  200余校外培訓機構申請線下復課

  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8月10日,市教委明確,全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可向審批機關書面申請,經批准后恢復線下課程和集體活動。市、區教委審批的其他培訓機構參照執行。截至昨天17時,本市已收到200余家校外培訓機構的申請。

  李奕表示,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復課也是全社會復工復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必須滿足防疫的標准和要求。目前相關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當中,符合條件的機構在完成整改后將陸續恢復線下課程。

  相關新聞

  “金秋助學”最高補貼11000元

  本報訊(記者 王天淇)臨近開學季,市總工會正式啟動2020年金秋助學工作和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陽光就業行動。今年的“金秋助學”行動,救助對象范圍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最高可獲11000元助學金補貼。

  今年市總工會“金秋助學”行動的救助對象為:在新學年(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就讀的低保、低收入類別在檔困難職工家庭子女。救助范圍分為3類,分別為:在高中階段(含普通高中、職高、中專、技校)、全日制大學專科(含高職)或本科階段就讀的在檔困難職工子女﹔在學前教育或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初中)就讀的在檔單親困難職工子女﹔以及在研究生階段(含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讀的在檔單親困難女職工子女。

  具體助學標准為:在高中階段(含普通高中、職高、中專、技校)就讀的,每生補助4000元﹔在全日制大學專科(含高職)或本科階段就讀的,每生補助11000元﹔在學前教育或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初中)就讀的,每生補助3000元﹔在研究生階段(含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讀的單親困難女職工子女每生補助11000元。

  助學款將於9月上旬通過工會會員互助服務卡直接發放給困難職工。

  市總工會金秋助學工作自2005年起已連續開展16年,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陽光就業行動自2009年起已連續開展12年,成為幫助困難職工家庭實現解困脫困的有效途徑。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