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辦事平均跑動次數下降到0.06次,申報材料在第一次壓減61.6%的基礎上再次壓減26.7%,各事項累計壓減總天數達1931.5天,今年上半年辦理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同比增加了103%……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在134項涉農行政審批服務事項中,持續深化改革,不斷優化服務,顯著提升了營商環境,激發了涉農市場主體的活力,為辦事群眾增加了很多便利。這是記者近日從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的。
在“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如何對標國際一流,落實好涉農營商環境優化的“首善”之責,是北京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一環。涉農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推進的到底如何?近期,記者走訪了市農業農村部門。
市農業農村局行政審批處處長劉剛介紹說,“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打造營商環境軟實力的六個方面的政策措施,我們正在抓緊貫徹落實”,“本市農業體量雖然不大,但涉農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存在審批量大、覆蓋面廣、專業性強等特點。”目前,本市涉農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共計134項,涉及農機管理、種業管理、畜牧漁業管理、獸醫獸藥管理、野生資源保護、肥料農藥管理、動植物檢疫、土地承包管理、檢測機構管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管理、農村宅基地管理等多個方面。“要提升軟實力,還得需要硬舉措。市農業農村局圍繞市場主體需求,研究推出了一系列務實管用的改革舉措,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劉剛補充道。
“再也不用跑了!”
不用“跑”,是社會的普遍呼聲,公眾的深切期盼。“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絕不是一句空口號。以“進口獸藥通關單核發”審批事項為例,改革前,申請人需要先到市政務服務大廳提交申請,再到大廳收取蓋章的審批文件,然后再到海關進行通關,不需補正材料的情況下,在市農業農村局環節辦理業務至少跑2次﹔改革后,申請人可以通過網絡或者郵寄的方式提交申請,獲得批准后由審批人員將蓋章的審批文件直接快遞給申請人,申請人辦理業務可以實現“不見面審批”。
廣州市海底花貿易有限公司是印尼美迪安公司中國總代理,產品一直從北京海關進口,因公司在廣州,為節約成本,經常需要通過北京的代理公司幫其現場提交申請材料。改革后,為企業節省了代理成本和時間成本,提高了審批效率,避免了以往因不能及時通關產生的超期倉儲費用,年節省費用累計10余萬元。
中國牧工商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現代農牧業大型中央企業,進口獸用生物制品的份額約佔市場的60%,半數以上產品從北京海關通關,需要辦理大量“進口獸藥通關單核發”事項,年辦理量近千批次,涉及貨值10余億元。此外,其為多家國際動保企業提供代理服務,各企業產品到貨時間不一致,以往到貨后要租用付費倉儲,積攢一批貨物后再到現場集中申請審批,每年都會花費高昂的倉儲費用和貨物滯港費用。改革后,年節省費用累計超過100萬元。
通過開通網絡申請渠道,以及提供申請和辦理結果雙向郵寄服務,市農業農村局行政審批服務事項辦理的平均跑動次數從2019年年初的0.95次降到了現在的0.06次,95%的事項能夠實施“全程網辦”。
“能不能減少些材料?”
北京市與其他地方不同,是諸多全國重點媒體注冊地。以“農藥廣告審批”事項為例,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農業行政部門后,我市不僅要審查地方媒體發布的農藥廣告,還要審查全國重點媒體發布的農藥廣告,辦理量全國居首。在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企業調研座談會上,《農藥科學與管理》《中國植保導刊》等多家媒體與會代表均發出了“減材料”的呼聲。“材料能不能減,怎麼減”成為會后市農業農村局關注的一項重點工作。按照“凡是沒有法律依據、擅自增設、重復提交、兜底性材料、模糊性材料、無法加以明確的材料一律精簡﹔可以通過事中事后監管獲取的材料一律精簡﹔通過電子証照庫、政府內部信息共享等途徑能夠獲取的材料一律精簡”的原則,僅“農藥廣告審批”一項精簡材料就達到80%。近一年多來,通過兩輪較大范圍的調研、論証,第一次市區兩級涉農行政審批事項申報材料總份數由1550份減少至595份,壓減比例61.6%﹔第二次在前期基礎上再次壓減26.7%。
除了減材料,減時限工作也同步提上了日程。通過規范工作程序、強化業務培訓、優化審批流程,市農業農村局將事項辦理時間全部從法定辦理時限壓減為承諾辦理時限。以“農藥廣告審批”為例,原辦理時間由法定辦理時限30天(含頒發、送達時限)壓減為23天。目前,各事項累計壓減總天數達1931.5天。
“事項不會申請怎麼辦?”
國家對野生動物保護一直秉持保護優先、規范利用、嚴格監管的原則。本市水生野生動物規范經營利用的市場已成規模,紅珊瑚及其制品、硨磲及其制品、觀賞珊瑚、觀賞魚的經營均十分活躍,海洋館、各大博物館也常年有展示展覽。以紅珊瑚為例,北京市的紅珊瑚及其制品經營利用的市場規模在全國居於前列。據悉,2019年,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共頒發了158張《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証》,其中北京市38張,在全國佔比24%,僅次於廣東省。
水生野生動物相關審批事項現有7項,以“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白鱀豚等)的初審”事項為例,受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調整變化快,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物種名目多,管理措施差異性大等多重因素影響,其在事項申請過程經常出現申請人不知道怎麼辦的情況。事項申請難度大,審批難度也大。市農業農村局將該類審批作為社會關注的難點、堵點、痛點來著力優先解決,先后11次對關鍵環節、關鍵材料和關鍵難點進行專題研究,並逐步形成了“農業農村部授權物種與本市授權物種分開申請”“許可為資質授權,但証件制作時仍要同時簽注數量”“初次申請下發証件復印件改為下發証件原件”“取消初次申請的現場核查”“繼續不限量開展紅珊瑚制品經營利用審批”等解決方案﹔區分了新辦、續展、增項、增點、變更5種業務類型以及相對應的配套材料﹔對自上世紀70年代華盛頓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簽署以來的22類物種合法來源材料進行了系統分類,根據業務類型、物種來源、管理措施、管理年代的不同,分別明確了對應材料,並制作了填報模板和填報說明,完善了相關審批標准。
從解決申請人“不會辦”問題出發,市農業農村局充分利用市政務服務平台、12316熱線等渠道,也在解決解決申請人“不明白”的問題。比如,今年上半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市場監管總局 農業農村部 國家林草局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關於進一步強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期間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文件及配套政策相繼出台,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切。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處室,對社會關切的禁食范圍、審批管轄、審批范圍、審批條件等熱點問題,形成了統一口徑,認真組織開展了職權范圍內的普法工作。
“疫情期間,辦理量不降反增”
“根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及時出台了相關措施文件,對行政審批服務工作進行了調整、優化。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行政審批事項辦理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同比增加了103%。”市農業農村局行政審批處處長劉剛介紹說。據悉,為保障農資企業及時復產復工,在新冠疫情期間,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獸藥生產許可等相關審批,予以按時審批,其現場評審環節臨時延后﹔對於因受新冠疫情影響無法提交申請材料(包括樣品)的,由申請人提交續展申請表和相關材料(樣品)合格承諾書后,予以按時審批,疫情解除后,申請人再補交有關材料(樣品)。此外,為減少人員聚集,延長了執業獸醫資格証書領取時間,由以往的集中領取調整為長期﹔新增了快遞送達証書的方式。截止到目前,共發放証書600多張,其中通過網絡申請,快遞送達方式辦理的達90%以上。
越是困難時期,越是要把涉農營商環境工作做好。負責涉農行政審批工作的市農業農村局行政審批處,集中行使了71項行政審批服務事權,佔全系統市、區、鄉鎮事權總數的53%。在機構改革前,這些事權由9個業務處室分別行使。改革后,行政審批處的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遠在路上”的決心和擔當,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圓滿肩負起了行政審批服務工作任務,全年零投訴、零超時限辦理,先后收到了企業感謝信、表揚信19封、錦旗2面,得到了服務對象的肯定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