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北京专题大全>>北京文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

特色园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发布

2022年07月26日14:19 |
小字号

7月26日,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在北京饭店宝石厅成功举办。分论坛由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市文资中心、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承办。论坛邀请政产学研多个领域的嘉宾,荟聚文化产业精英代表,包括知名专家学者、网络名人等近百人出席。在论坛上,市文资中心向社会公开发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对北京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情况做了客观详实的展示,多角度、多维度梳理总结重要数据、政策措施、重大事件、趋势特征等,同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北京文化产业下一步的总体发展思路。

《白皮书》中指出,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近年来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其中既有中关村软件园、首钢文化产业园等大型园区,也不乏77文创园、繁星戏剧村等“小而美”的特色园区。2020年,北京市评选出的98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成为首都文化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载体。市文资中心积极推动实施《北京市推进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政策创新为切入点,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规范园区认定管理,强化资源导入对接,发挥重点园区的示范作用,以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

以园区承载地建设为抓手,构筑城市文化新空间,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据《白皮书》相关内容显示,红色园区建设正逐渐成为文旅融合新热点。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北京依托资源禀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打造了一大批红色园区。数据指出,2021年北京市“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316%,涨幅排名全国第一。全市推出50余条北京红色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并发布北京红色旅游地图。通过主题演艺、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提升游客体验,如东城区将革命活动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珠成链”,打造五条党史游学推荐线路,建成红色专题园区。《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重现《觉醒年代》场景,并创编戏剧《星火》,自开展以来共接待参观人数3.2万余人次,荣获“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称号。其中北大红楼、鲁迅博物馆、李大钊故居、京报馆等相关红色景点受访率大大提升。把优秀主旋律电视剧场景融入红色专题园区,传承与创新互促,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这盘大棋的重要落子之一。

城市更新的承载地

《白皮书》中强调,要注意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以文化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以城市发展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随着《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鼓励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建设旅游、文娱、康养等新型服务消费载体。31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完成修缮向社会开放;石景山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开街,7处精品院落、5处景观节点以及30家特色商铺重新焕发老街活力和光彩。根据《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及4个配套实施细则,要鼓励和支持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化产业,将历史文物建筑、历史街区等打造成为城市文化会客厅。

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

《白皮书》提出要以文化创意、数字科技驱动传统商圈、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将文化与科技有效结合。如朝阳区百脑汇电脑城转型成为新零售艺术体验空间“美克洞学馆”,赋予老旧商业空间以新的品质和活力,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开放运营,接待市民群众超40万人次,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95场,以文化艺术驻创空间、小剧场戏剧孵化基地、传统文化工坊等服务文化生产。海淀公园、中关村壹号等11处空间入选“2021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数字经济网红打卡地,带给大众全方位、零距离的数字经济触达式体验。

优质文化企业的集聚地

园区发展彰显首都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融合优势。768创意产业园凸显文化科技融合特色,百余家入驻企业形成“互联网+”、数字内容和多媒体设计、人工智能产业、建筑景观设计四大集群,据《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先后孵化出独角兽企业4家,上市公司3家。751园区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名单,园区聚集了设计师工作室及相关公司(机构)超150家,文化科技类企业和文化设计类企业占近九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复同意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区”,努力建设国内首个覆盖屏幕硬件制造、视听内容生产、网络传播渠道、大数据评价等全产业链的视听产业园区。星光影视园以科技升级视听内容制作,推进5G+超高清音视频制播技术应用,XR虚拟演播室正式投入使用,服务了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第十四届全运会等重大活动及体育赛事。

市民文化消费的打卡地

在《白皮书》中,“品牌活动+特色场景”释放园区发展新活力成为新的阶段目标。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主任刘绍坚曾表示,文化产业与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关联,在北京,越来越多的园区与社区、街区融为一体,形成文化消费新空间和功能多元的“城市会客厅”。近年来市文资中心围绕冬奥、非遗、艺术等主题,在文化产业园区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2021年,798艺术区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举办包括主题展、艺术文创集市、街头涂鸦体验等多项活动在内的“798艺术节”,彰显了798艺术区作为国际知名当代艺术园区的鲜明特色。工业遗存与奥运元素结合的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惊艳亮相,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开园,百年首钢老厂区成为文化园区建设与奥林匹克运动有机融合的典范。咏园正式推出“首个非遗主题实景沉浸式空间”,打造集剧本杀、换装等形式于一体的非遗体验空间。第十届郎园国际创意文化节通过文创市集、非遗大秀、艺术夜市等活动,构建起文化新消费场景。前门大街、簋街、王府井、隆福寺等地策划举办一系列夜间经济特色活动,受到广大市民欢迎,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新兴打卡地。

近年来,市文资中心坚持抓产业就要抓园区,先后出台了市级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园区服务包”“投贷奖”“房租通”等多层次政策举措,形成了走访调研聚需求,精准服务对资源,一园一策促发展的工作链条,有效促进了园区转型升级,实现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注入产业发展动能、提升城市文化活力的有机统一。文化园区是文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载体。在现有的市级文化园区评价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文化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尹星云、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