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古长城上采集和平之火

3月2日,在八达岭古长城景区,五名舞蹈演员在火种采集仪式上代表五大洲跳起和平之舞,一起触发点火器,点燃“和平之火”
在张家口“创坝”园区东门广场,工作人员使用引火棒将火种引入火种灯
火炬手夏伯渝
火炬手李伏玉(右)和郭嘉雯
“和平之火”采集自八达岭古长城。由1名中国人和4名外国人代表五大洲,用舞蹈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期盼,每人手持代表残奥会会徽的红、蓝、绿三色绸带共跳和平之舞。绸带挥向采火器后触发点火器,点燃“和平之火”。体现开放、和平的中国态度,展示不畏强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象征。
八达岭古长城
五大洲“代表”挥舞绸带共燃“和平之火”
3月2日上午9点,在北京八达岭古长城上,中外青年人用舞蹈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当日火炬传递的主题是——采集“和平之火”。
八达岭古长城位于八达岭西南5公里处,曾经是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的西大门。这里地势险要、崇山峻岭,是沧桑历史的见证。在此举行火种采集,主要体现开放、和平的中国态度,展示不畏强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象征。
在火种采集现场,1名中国人和4名外国人代表五大洲,用舞蹈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期盼,每人手持代表残奥会会徽的红、蓝、绿三色绸带共跳和平之舞,将绸带挥向采火器,共同触发点火器,点燃和平之火。
中国登山协会成员、肢残运动员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夏伯渝在此担任火炬手。夏伯渝曾在1975年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冻伤而双小腿被截肢。2018年5月14日,他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张家口桥东“创坝”园区
借助光伏发电系统采集“‘氢’洁之火”
3月2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种采集仪式在张家口市桥东“创坝”园区(张家口空港经济开发区)举行。
9时许,在桥东“创坝”园区东门广场上,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国强先生按下启动按钮,启动柱连接的光伏发电系统电能缓缓充满,青白色水滴状圆球自动打开,以氢气为燃料的采火装置被成功点燃,生成“‘氢’洁之火”。
随后,火种灯进场,火种护卫使用引火棒将火种引入火种灯,并将火炬交给河北省委常委、张家口市委书记武卫东先生,武卫东点燃火炬并交给第一棒火炬手李伏玉,二人共擎火炬并向周围致意,现场观众发出热烈的欢呼。
据介绍,桥东“创坝”园区采集的火种为“‘氢’洁之火”,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氢气为燃料进行火种采集,在氢能装置设计中创新采用智能、环保技术,将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进一步体现出绿色办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
桥东“创坝”园区规划面积25.4平方公里,毗邻机场、京张城际铁路、张承高速,是张家口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的重要平台,也是该市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力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区的示范样板。在这里采集火种,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科技突破与研发成果,让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火炬手按照既定接力路线,从东门广场4号楼出发,沿内部路逆时针绕行园区一圈,再回到东门广场,完成最后一棒火炬交接。在火炬传递路线上,可以看到停泊在路边的氢燃料电池客车,高高矗立的太阳能、风能路灯,以及通用航空培训基地等设施,这是园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见证。
随着最后一棒火炬手吴玉刚手持火炬,经梯道步行,缓缓登上“创坝”园区制高点,由火种护卫进行收火,整个火种采集仪式结束。
河北涿鹿黄帝城
燧石加火绒燃起“文明之火”
3月2日上午,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种采集仪式在河北省涿鹿县黄帝城举行。
黄帝城位于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镇。《史记》中记载的“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即为此地。在黄帝城采集“文明之火”,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包容有度、吸纳融合和交融互鉴,与冬残奥会的“包容、融合、共享”理念高度统一。
本次火种采集取火台整体呈方形,由不同颜色搭建的土立方组成三级台阶,取“天圆地方”之意,设计体现古人类击燧取火场景。第一台阶上刻有八个姓氏“姬、姜、姒、嬴、妘、妫、姚、姞”,第二台阶上镶嵌有五谷“稷、麦、稻、黍、菽”,最高一阶土立方上刻有象形文字“金、木、水、火、土”,三级台阶由下而上分别描绘着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山地、舞蹈、人物及星空,寓意天地人合一,象征中华文明绵延传承。
设计者将古人煮饭工具“鬲”矗立在取火台最高一级台阶中间,用复制的彩陶片和在当地农田采集的碎陶片合围成一个圆圈,体现远古和现代融合一体。
“文明之火”采火人由张家口农科院杂交谷子专家赵治海担任。赵治海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走到“鬲”侧后方,对着“鬲”下方的火绒反复击打燧石,火绒被点燃,“文明之火”随之生成。之后,两名火种护卫分别手持火种灯、引火棒上场。一名火种护卫使用引火棒从“鬲”下方的“文明之火”中引出火种,点燃火种灯,火种采集完成。河北省副省长严鹏程点燃火炬并递交到第一棒火炬手李卫国手中。
作为一名羽毛球运动员,现年52岁的李卫国曾经四次获亚残运会羽毛球冠军,十余次获全国冠军,退役后长期从事残疾人体育工作,为河北省选拔和培养残疾人运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2日,共有15名火炬手在此依次传递火炬。
今日点位传递
1.逐梦冬奥——张家口市民广场
2.舞动雪韵——崇礼太舞滑雪场
3.古镇新姿——蔚县暖泉古镇
4.绿色生态——怀来官厅水库湿地公园
5.万国园林——北京世园公园
闭环内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
火炬手声音
第1棒
中国登山协会成员夏伯渝:
在八达岭长城传递火炬就跟登珠峰一样
中国登山协会成员、肢残运动员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夏伯渝在八达岭古长城担任采集“和平之火”的第一棒火炬手。 “八达岭长城是这次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的最高点,这就跟我登珠峰一样。”几十年来,纵然年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他那颗勇攀高峰的心却始终如一。“参加运动能减轻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和家庭负担,也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夏伯渝表示,希望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能推动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更广泛地开展,“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第1棒
全国劳模李伏玉:
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品格
在张家口市桥东“创坝”园区,“‘氢’洁之火”的第一棒火炬手、全国劳模李伏玉表示,很荣幸成为冬残奥会火炬手,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多年来,李伏玉依靠自学成才和苦干实干,攻克了制约港口装卸生产的诸多技术难关,主持完成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技术更新改造项目160余项。“今天,我在传递奥运圣火的同时,也在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品格,传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传送‘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第2棒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郭嘉雯:
快乐运动 快乐生活
“‘氢’洁之火”的第二棒火炬手、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郭嘉雯尽管有听力障碍,可她不放弃、不气馁,快乐运动,快乐生活,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郭嘉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只要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的。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薇 武文娟 赵婷婷
供图/新华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