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时政要闻

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 

2022年01月10日08:2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右)做客北京青年报两会直播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为海淀区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能。今后一年,海淀区将如何积极争取并落实好新一轮的先行先试?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能级,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昨日,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走进北京青年报两会直播间,进行详细解读。

  谈改革试点

  中关村今年积极开展

  新一轮先行先试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央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在内的“三城一区”主平台加快建设,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落实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于军表示,中关村科学城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对标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努力下好“五子棋”。今年将强化先行先试的作用,积极争取并落实好新一轮的先行先试,形成政策创新的高地,围绕支持创新主体、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机制等方面,拿出更大的努力、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智慧“求突破、谋创新”。

  于军表示,中关村科学城要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走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前头、走在中关村先行先试最前头、走在全市高质量发展最前头。“在海淀区刚刚结束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工作主题主线:深耕试验田,当好排头兵,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着力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谈科技创新

  一批前沿领域

  从“并跑”走向“领跑”

  于军表示,去年以来,海淀区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加速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加速恢复态势。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46.8亿元,同比增长12.9%,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9500亿元,占全市24%,增速在10%以上,向“万亿俱乐部”挺进步伐坚定有力,支撑首都发展的作用更加彰显。

  “2022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实现一万亿元。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考虑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路径,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能级,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于军说,海淀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挖潜经济发展潜力,分别是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加速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于军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近年来,海淀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坚持世界一流目标,制定实施了“创新发展16条”等系列支持政策,构建了以创新合伙人为支撑的区域“创新雨林”生态体系,建成了智源、微芯、量子研究院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新型研发机构,发布了长安链、“悟道2.0”、96核区块链专用芯片等重大成果,一批前沿领域从“并跑”走向“领跑”,这些都是海淀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未来发展的动力。

  下一步,海淀将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优化创新生态为主线,搭建高能级创新载体、培育高效能创新生态、汇聚高精尖创新人才,全面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夯实海淀高质量发展基础,提升海淀经济发展成色。

  谈产业升级

  构建梯次有序

  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高素质产业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于军表示,近年来,海淀区强化项目带动聚集发展“硬核力量”,狠抓重点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重大项目投资,推动字节跳动、小米等近100个重点项目落地投产;抢占前沿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高精尖产业组织培育和模式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保持全国领先,新材料、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领域占据高价值环节;发挥内需支撑作用,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布局,调整消费结构、提升消费能级,市场总消费稳居全市第一。从具体指标看,海淀区投资、消费、外资外贸、财政收入等均居全市前列,信息、科研、金融、教育、制造等支柱产业均在全市占据举足轻重地位。

  高素质的产业结构保障了海淀经济运行的弹性、韧性和稳定性,彰显了海淀经济在大变局中搏击风浪的强大潜力和定力,也为海淀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海淀将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机遇,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形成以科技服务业为基础、大信息为支柱、大健康为突破、先进智造业为支撑、面向未来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大产业集群、大企业集聚、大项目集成”的发展格局,构建“链主”企业带动、单项冠军跟进、专精特新“小巨人”梯次有序、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谈资源配置

  提升空间经济密度

  和产出效益

  高品质空间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提振发展动能的重要保障。

  于军表示,近年来,海淀区秉承“科学+城”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精细治理,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积极推动南区提升产业能级,北部地区形成发展纵深和新的创新增长点,产业发展的高品质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海淀坚持管理创新,发展优质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

  硬件方面,五年来,北部地区累计开复工1203万平方米,竣工548万平方米,在北部新增了中关村壹号、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等27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了杨家庄小学等25个教育配套设施、北部医疗中心等2个医疗设施以及中粮大悦城等2座商业综合体,地铁16号线开通运营,邓庄南路、翠湖东路、皇后店东路等主次路建成,北部能源中心等一批市政设施建成投产,永靓家园等居住项目建成,北部产城融合发展的高品质城区初见形态;南部地区城市更新取得重大成果,二河开21号院、京张铁路沿线等一批历史遗留难题得到解决,454个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老旧小区、老旧楼宇、老旧厂房改造取得实效。

  软件方面,海淀区实行“先定项目后供地”,确保土地、空间与产业精准匹配,实施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用地成本;不断提升园区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服务水平,实现重点园区由物业管理向投资和服务转变。

  下一步,海淀区将全面实施北京城市总规和海淀分区规划,聚焦全域中关村科学城,加强全域产业空间资源统筹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空间经济密度和产出效益,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提升区域服务优质产业能力,为海淀未来发展进一步升级拓展优质空间。

  文/本报记者 王斌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责编:孟竹、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