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时政要闻

首都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去年北京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

2022年01月06日10:08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月6日电 (池梦蕊)2021年,北京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紧要处落好“五子”,重大活动顺利举办、重点项目加速落地、重要实事落实落细,经济持续恢复、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首都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成效显著

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大关。预计全年GDP增长8.5%左右、两年平均增长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从严从紧、减量发展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充分展现了首都城市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涌现出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聚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形成了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突破了一批集成电路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发布了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全球最大智能模型“悟道2.0”等重大底层技术创新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研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引擎”驱动作用更加凸显,超前谋划推动疫苗研发和生产上市,1-11月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两家新冠疫苗生产企业累计贡献产值超2300亿元,为全球抗疫作出北京贡献。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提速,1-11月产量增长25.8%,带动电子行业增长19.9%。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5%、两年平均增长16.7%,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年平均分别增长55.7%和46.6%。

生态环境方面,多项生态指标创历史最好纪录。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成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市域内五大河流全线贯通入海,密云水库蓄水量达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最高纪录,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稳步回升。

形成一批精细化治理的创新实践和惠民成果。实施国内首部规范接诉即办工作地方条例,建立“每月一题”机制,利用民生大数据梳理出12类27个高频问题集中破解,特别是解决了16.8万户历史遗留房产证难办问题,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一件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56名局处长参与“走流程”,以“群众懂不懂、流程通不通、体验好不好”为标尺查找服务中的痛点堵点,立行立改问题426个,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发展后劲更足。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推出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3个国家实验室挂牌,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首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试运行,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一批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量子、人工智能、脑科学、应用数学等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项目密集落地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小米智能工厂二期、集成电路系列项目、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一批数百亿级产值的高精尖项目落地,将对高端制造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北京证券交易所顺利开市,在首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力带动券商、资管、审计、法务等资本市场服务机构发展。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将成为拉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需求结构更优。消费供给丰富优化。全面完成22个传统商圈和20家传统商场升级改造,三里屯太古里西区、五道口购物中心等消费新地标亮相。启动“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建设,首都机场第五航权国际货运新航线开通,新国展二期开工建设。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直播带货、反向定制等消费新业态加速发展,网上零售额增长20.5%。投资效益稳步提升。围绕促投资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两年平均增长4.3%,按季度压茬推动16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80项市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实现投资1319.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积极稳妥推动投资绩效改革和审批改革,开展分行业、分区域投资绩效评价,实现项目成本绩效全生命周期闭环管控。公开推介190个民间投资项目、总投资2204亿元,民间投资增长9.5%。

改革开放力度更大。“两区”建设跑出“加速度”。国务院批复的251项任务全面落地实施,上百个标志性项目落地,形成外国人工作和居留许可“两证联办”等一批创新举措,区块链数据资产保管箱等10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服贸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综合性展会,中关村论坛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开放的引领度、贡献度、显示度不断增强。1-11月实际利用外资151.6亿美元、增长9.7%,进出口总额2.77万亿元、增长30.3%。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一头抓头部企业。构建全市统分结合、三级联动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纳入“服务包”企业超1万家,1-11月“服务包”企业在京新设机构969家,服务事项办结率94.2%。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率先搭建平台经济综合监管服务系统,“一企一策”指导重点平台企业合规发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20.1%。一头抓中小微企业,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助企纾困,持续推出一系列中小微企业帮扶措施,为企业“供氧输血”,1-11月为中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本金1087.5亿元,完成首贷1141.9亿元、续贷408亿元。新设企业21.5万户、增长33.1%,其中科技型企业新设8.4万户、增长31.3%。印发实施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全国城市第一。

城市空间布局更均衡。疏解整治促提升持续深化。修订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中央民族大学等4所学校新校区启用,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拆除、重现“银锭观山”美景。城市副中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推动出台支持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建成,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投用,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承载力持续提升,建立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大运河通州段全线旅游通航。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支持雄安新区交钥匙幼儿园项目竣工交付,京哈高铁京承段通车,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全线贯通,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启动建设,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0.4亿元。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印发城南、回天地区新一轮行动计划和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丰台火车站具备开通条件,国际氢能示范区起步区北区建成,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发展薄弱地区投入使用。部市合作打造农业中关村,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投入运营。

民生保障和改善更有力。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时阻断零星散发疫情蔓延,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全人群全程接种率达98%,加强免疫接种突破1200万人,国内首个特效抗体药研制成功。稳就业促增收政策全力落实。延续实施失业保险费返还等援企稳岗政策,核准发放补贴149.4亿元、惠及954.8万人次,出台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农民增收等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左右。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优化。率先出台落实“双减”实施意见,无证培训机构动态清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精准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3万个、中小学学位2.8万个。建成基层卫生预约转诊服务平台,“一村一室”建设短板全面补齐,完成院前医疗急救资源整合。两个“关键小事”落实落细。开工建设安定循环经济园,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发布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清单和成本计价规则,物业服务覆盖率超95%。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