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升级 科技赋能让人民民主更加"全过程"
市人大代表了解预算审核工作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昨日,在市人代会会场,升级后的预算监督系统吸引了不少代表前来体验。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化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实效的重要手段,全面升级北京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平台功能,实现数据采集全口径、报告展示可视化、资源集成智能化、功能应用一体化,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践行到预算审查监督的全流程、各环节。
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人大联网监督系统横向上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各类业务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指标的汇总和集成;纵向上集中了市、区、乡街各级预决算数据信息,涵盖近5年3万余套报表、5.5万个项目、22大类3000万条数据、3000余份财经政策和报告,强化模糊字段查询功能,实现“一站式”检索和阅览,积极发挥数据资源聚合效应、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数据资源价值。
监督系统还推动审查监督功能升级,实现联网监督全覆盖。围绕“年审+季审”预算审查机制,聚焦“四问该不该”,即“钱该不该花”“该不该政府花”“该不该花这么多”“该不该当下花”,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在方式、方法、效率、效果上的根本转变,为全口径、大纵深、宽领域的预算监督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
依托信息化技术推动预算审查更加科学规范,在资金范围上,系统实现一般公共、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险基金“四本”预算资金的全口径;在部门数量上,系统覆盖了全市200余家一级预算部门及下属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上,挖掘项目绩效目标的比对功能,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既关注“钱是怎样花的”,又关注“钱怎样花得更好”;在审查领域上,向人大代表提供部门预算的申报项目、编制依据、绩效目标、执行周期、明细预算、政府采购、购买服务、支出进度,帮助代表在预算初审和支出项目事前评估工作中,科学评判预算项目的经济性和绩效性,促进预算编制“事”“钱”“效”相统一。
在本次人代会上,围绕计划年度计划预算审查的重点,市人大常委会为人大代表提供APP和PC两个终端的系统支撑,主要由“阅”“查”“比”“参”“议”五部分功能构成,人大代表可以通过会议现场PC端查询、手机APP和掌上电脑APP等方式随时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
其中,“阅”即查看2022年北京市预算和各区政府预算草案、计划预算报告、预算说明、计划预算解读等文本和基础数据等;“查”即检索2017-2021年北京市本级各预算科目和重点项目支出总数等;“比”即比较历年计划预算指标数据,运用可视化图形综合展示北京市及各区的“四本预算”、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务收支总量、结构、增减趋势;“参”即提供市人大财经监督工作中的可公开报告等;“议”即新增“代表助手”,代表可随时在手机APP中提交预算审查意见和建议,系统自动处理并转至政府部门研究,在24小时内联系人大代表进行答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