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社会民生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尾声10万只气球腾空而起

2021年07月01日17:10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10万只气球腾空而起

  红、橙、黄、绿、深蓝、浅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临近尾声,广场上的100个气球笼同时打开,10万只气球腾空而起,缤纷的色彩在蓝天中恣意绽放。注视着气球缓缓升空、远去,广场上的600名“气球放飞员”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为了探访气球幕墙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6月份记者走进北京警察学院,见证放飞员们为气球保驾护航的训练历程。

  选人 身高“1米75+”是标配

  今年3月中下旬,北京警察学院接到了一项与众不同的任务:从2100多名在校生中,精挑细选出600名“最佳人选”,在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中担任气球放飞员。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气球放飞员?“首先,身高必须在1.75米以上,不能太瘦弱。”北京警察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曹健解读了这一“硬性指标”。原来,气球笼高达2.8米,放飞员必须用支撑顶杆,将笼顶对开的笼盖掀开。笼子由金属制成,笼盖沉重。不仅如此,形象好、精神面貌佳、身体素质过硬也是放飞员的必备条件。

  从4月起,“优中选优”的600名气球放飞员开始进入集训阶段。除了每天坚持5公里跑步和体能训练外,还要额外练习站姿和坐姿。

  充气 10万只气球统一尺寸

  给气球充气,听起来简单。第一天的充气训练就给了放飞员们一个“下马威”。

  庆祝活动所使用的气球100%可降解,不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此外,所有气球内充的都是氦气,与氢气相比更加安全。但气球若充气不足,就无法达到一定的飞行高度;充气过足,在太阳下暴晒数小时,又极易发生爆裂。经过测试,将气球充气至直径25厘米的大小,最适合放飞。

  “控制气球大小,简直太难了!”第一次训练,20个气球中只有3个正好能塞进自制的量尺箱。北京警察学院大三学生汪一博傻眼了,给气球充气竟然这么难。

  按照大会流程安排,10万只气球的充气绑扎时间仅有一个半小时。因此,除了尺寸必须统一,充气绑扎速度也必须提上来。连充气带绑扎,几个小时练下来,几乎每个气球放飞员的手指都被气球磨破了皮、勒出了血泡。大家在伤口涂上酒精消毒,贴上创可贴,再缠上绷带,继续练。不到一个月,汪一博勒破的手指已经结出了厚厚的老茧。一分钟的时间,他就能快速绑扎出40多只合格气球。

  升空“757”放飞有诀窍

  “充气关”顺利度过,“放飞关”还在后面等。

  每个气球笼配有4名放飞员。54名旗语信号员分布在天安门广场的不同点位,确保放飞员不管看向何处,至少都能看到一处高举的旗帜。何时掀开气球笼笼盖,何时释放气球,全靠旗语指挥。

  想要将气球笼笼盖打开,“同步”是关键。在广场上,和汪一博搭档的是刚读大一的秦正阳。训练伊始,陌生的二人毫无默契可言,费劲半天,笼盖纹丝不动。“练!练默契!”练了三五天,气球笼笼盖终于能按照要求顺利掀开了。

  一笼气球多久会全部升空?“我们有个‘757’的放飞诀窍。”曹健揭秘,先在心里默数7秒,匀速拉拽7下气球笼笼盖下罩着的“窗帘绳”。然后停顿5秒,紧接着再匀速拉拽7下“窗帘绳”。在20多秒的时间里,一笼气球将分批分拨完成升空。有了“757”的放飞间隔,可以避免气球在天上簇拥扎堆,而是在空中形成气球幕墙的观赏效果。

  本报记者 张楠 和冠欣 摄

(责编:孟竹、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