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总工程师李久林:为场馆建设奉献中国智慧

2021年06月16日11:22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 (董兆瑞)昨天,北京市召开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党员代表记者见面会。会上,北京城建集团的总工程师李久林讲述了他带领工程技术团队克服了各种困难,冲破了重重的阻碍,勇攀世界级的施工技术高峰,为“双奥”场馆的建设奉献了国际领先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经历。

2003年35岁的李久林走入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设工地,担任这个工程的总工程师,负责整个工程的技术创新策划和组织管理工作。15年以后,他再次结缘奥运,担任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工程的总工程师,负责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作为一名党员,‘双奥’总工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必须要以百分之百的工匠精神,打造百分之百的精品工程。”他说。

“冰丝带”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唯一的新建冰上竞赛场馆,该场馆有世界体育馆中规模最大的马鞍型屋顶和亚洲最大的冰面。工程体量大、结构复杂,工期却只有两年多,面对种种挑战,李久林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技术创新、寻求突破。李久林介绍,他作为总工程师首次提出了高效高精度平行施工的技术理念,也就是把现场做成一个组装厂,就像一个工厂的车间一样,各种零部件都是在工厂加工好,现场装配,就像造汽车一样建设冬奥的场馆。而马鞍型锁网屋顶的施工难度也极大,经过反复论证,李久林团队决定创新性的采用单层锁网结构。据了解,这样的结构体系就可以使得速滑馆的用钢量达到同类体育场馆的1/4,而且由于构建是工厂加工、现场装配,施工简便、绿色环保,所以充分地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

李久林认为,党建是推进工作、攻坚克难的“法宝”。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建设工程中,他所在的速滑馆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建与工程的一线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18年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我和工程管理部的五名党员组成了国家速滑馆的第四党支部,这个小小的党支部就像一颗铆钉一样钉在速滑馆的建设工地上,有的同志毅然决然地把家搬到了工地附近,一个人就把速滑馆世界上首个二氧化碳跨临界值的制冰系统梳理清晰。有的同志由于工期紧张而3次推迟婚期,但他主持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却成为整个冬奥工程建设的样板。这样的同志在速滑馆的建设工地上是比比皆是,鲜红的党旗在冬奥工程建设工地上高高的飘扬。”他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继续脚踏实地,努力把自己参与的每一项工程都打造成精品工程,让老百姓满意,放心,同时我也期待自己与更多的有志之人能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不断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让事业与党和国家的时代进程同频共振,同向而行。”李久林说。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