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薇)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执法协作体系构建上又迈出重要一步。近日,三地在京共同签署《京津冀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框架协议》,并率先在反垄断、知识产权、价格、食品安全等4个专项领域开展执法协作。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框架协议聚焦“协作什么”“怎么协作”两大核心问题,确立了三地线索移送、执法协助、执法联动、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先期开展协作的反垄断、知识产权、食品安全和价格4个子领域各有特点。
在同步签署的子协议《反垄断执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协议》中,就对京津冀实行统一的公平竞争审查标准以及对政策措施的抽查互查等方面做了要求,如协议中提到将清理妨碍三地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行统一的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探索在适当时机出台统一的公平竞争审查指南,推动公平竞争审查结果、专家竞争评估结果互认。
子协议《价格执法协议》则明确,要逐步完善跨区域价格执法应急响应机制,在遇到跨区域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第一时间组织联络,互相配合;《食品安全执法协议》细化了协查配合、检验绿色通道等内容,如协议中指出,要建立涉案食品绿色抽检通道,区域内依法采集的涉案食品可就近送检,对提请跨区域检验的应协助优先办理、优先出具检验结果。三省(市)在食品案件协查过程中相互认可区域内合法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等。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签署的4个专项领域协议只是三地先期开展合作的一部分。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今后将搭建“1+N”的执法协作体系,即围绕一个框架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多个子领域、多个层次的协作。
另据了解,近日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的市场监管、行政审批部门联合签署了市场主体登记服务协同互通协议、食品安全体系协作发展框架协议和市场监管体系协作发展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四地实现互联互通、无缝协同监管和无差别、同标准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四地除了联合打造标准统一的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企业信用、标准化工作体系外,强化了跨地区打击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非法传销执法协作,还将协同推动市场主体登记“跨省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