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年疏解退出2154家一般制造企业 腾退空间优先引入高精尖

2021年06月07日09:1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制造业腾退空间优先引入高精尖项目

年产值从3000万元到1.4亿元——这是门头沟区金龙泉泵业腾退后变身中关村智能科技园后的变化,也是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成功例证。

过去五年,北京已累计疏解退出2154家一般制造业企业,“腾笼”后“换鸟”的步伐正在加快。市疏整促专项办日前透露,持续推进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的同时,本市将加强制造业腾退空间盘活利用,引入高精尖产业项目,优先发展高精尖产业。

累计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

门头沟桥园路1号,过去是“京西十大厂”之一的金龙泉泵业公司,历史上年产值最高时达到3000万元。

2019年,这家简单生产水泵的老厂被列入疏解名单,厂区被改造成为具有孵化、加速、研发、办公、展示、产业服务等综合功能的智能产业园区。

“从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制造业占城市经济比重均呈现逐步下降态势,这一方面是低附加值产业外迁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发展层次提高,高端要素集聚的表现。”市疏整促专项办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历经从消费型城市到工业城市再到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国际都市的转变。同时,北京制造业企业发展参差不齐、发展质量和效益与城市发展水平远不适应,亟须疏解一般制造业推动“瘦身健体”。

据市经信局介绍,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持续推进,全市一般制造业疏解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退出企业主要集中在建材、机械制造与加工、家具和木制品加工等行业。

腾退后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

“腾笼”见效之后,“换鸟”的步伐也快了起来。

“我们是给机械臂装一双眼睛。”在中关村智能产业园成立的微链道爱机器人视觉公司所研发的系统,已经用在了国内外多款名牌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它能获得更多关键信息并学习推理,让机器人既能识别三维空间位置变化,还可以知道物体旋转、翻转的变化,自动识别生产线上移动的物体,并将其正确装配。

这样的智能科技企业在产业园里越来越多。“运营一年多以来,入驻率已经超过90%,去年一年产值达到1.4亿元。”产业园运营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还只是先导园部分建成,今年还将交付12.33万平方米的加速区,同时启动建设12.5万平方米的主园区一期。

这样的转型升级在北京并不鲜见:8万平方米的通州张家湾镇铜牛制衣厂,利用疏解腾退的制衣车间发展健康研发基地、电影园区、VR拍摄地;金隅兴发水泥厂停产后,吸引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领衔筹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落户,预计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打造世界前沿的多功能科学园区;顺义区北京曼特门业公司主动响应号召完成疏解退出,原址引进了汇聚高技术人才的研发中心项目……

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坚持以提升促疏解,各区正以高精尖产业指数这把尺子,引导存量企业开展提质增效、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加强制造业腾退空间的盘活利用,引入高精尖产业项目,优先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的高端制造业。

存量制造业瞄准数字化提升

京城东北方向的顺义是“制造”大区,但通过近几年的疏解提升,顺义区在保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存量首次低于1000家,高精尖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重点企业占比提升,初步形成倒金字塔形产业结构。

疏提并举、腾笼换鸟的结果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市已引进一批利用腾退空间发展高精尖产业的项目,同时,存量制造业也将迎来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改造提升。

“北京会持续推进一般制造业企业动态调整退出。”这位负责人说,本市正在推动一般制造业企业从集中疏解向精准疏解转变,除保留一定的重要应急物资和城市生活必需品生产能力外,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坚决退出。

放眼京津冀广阔区域,本市还将引导京企在津冀布局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领域为突破点,完善京津冀产业链规划布局,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孟竹、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