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斌)电动自行车充电难是居民遇到的普遍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获悉,海淀区羊坊店街道启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柜安装工作,并将其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预计6月底前,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将覆盖辖区内全部31个社区、142个小区院落,从根本上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电瓶室内充电的情况,提升居住小区的安全性。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来到羊坊店街道颐源居社区,在社区三期18号楼前,施工人员正在空地上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桩为立柱式,高度约90厘米,每个充电桩配有两个充电接口。据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片区域以前是停放自行车的地方,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物业公司配合街道和社区,在此增设充电桩。“我们社区规划了5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这里是其中一处,总共安装5个充电桩,可同时为10辆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服务。”
据羊坊店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自华介绍,针对近期出现的电动自行车自燃、爆燃事故频发的问题,街道结合市民热线数据,深挖居民们电动自行车上楼、电瓶室内充电等现象的原因:一是各个小区集中充电设施非常不足,居民充电无处可去;二是已有的设施大多为盈利性产品,定价太高,居民长期使用花费较多;三是居民们对室外停放电动自行车心存顾虑,怕丢。为此,羊坊店街道多方挖潜,勘察统计了各社区适合安装的点位情况,决定分批次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在选址上,我们综合考量了安装场地是否能连接通电、停车区域是否便捷等因素。在安装类型上,包括 ‘一桩两路’的景观立柱式充电桩和‘三门一柜’的可拼接式充电柜两种。其中,每个充电柜可同时为9块电池充电。”张自华介绍。
羊坊店街道安全生产办公室副科长罗沐蓝表示,此次街道安装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收费非常便宜,每小时仅为0.25元,比市面上现有的充电设施便宜一半以上。同时,充电桩和充电柜均具有防雨、防雷击、过载断电、智能监控等特点,全面提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火烧连营”。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羊坊店街道计划分批次在辖区内安装95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52组充电柜。“我们把这项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从党建经费中拨出近200万元用于购买充电设施、支付安装和运维等费用,从而带动社区和物业积极推进。”张自华表示,预计6月底前,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充电柜将全部完成安装,实现31个社区,142个小区院落全覆盖,彻底缓解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后续还将在充电设施周边安装灭火、监控装置,增设雨棚,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性。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