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郭玉明:炉前练火眼 炼钢铸匠心

2021年06月03日10:44  来源:  
 

从小转炉到大转炉,从经验炼钢到自动化炼钢,和转炉打了三十余年交道的炼钢作业长郭玉明不仅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还习得了一套为转炉看诊把脉的“医术”,更是见证了首钢在钢铁冶金领域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火眼金睛”控温好 一次出钢效率高

郭玉明的炼钢生涯从炉前工干起。他开始一心想着多炼几炉钢,就可以多为集体增添荣誉。可他很快发现,炼钢可不光是热火朝天的体力活,更是一项眼睛要快、准、狠的技术活。“站在炉前,要看炉内火焰浓密、稀疏、亮度的区别,看得准就能一次出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盲目着急,温度控制不准,冶炼时间延长,还会适得其反。”那时,钢水含碳量和温度两样指标合格才能具备一次出钢的标准。为此,郭玉明长时间站在炉前观察火焰,脸经常被烤的阵阵刺痛,终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根据火焰的亮度、火苗的长短和形状判断出的钢水温度和用测温枪测出的钢水温度上下不差5度。

1995年,28岁的郭玉明成为了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获此殊荣,郭玉明凭借的是自己在行业内足以一骑绝尘的生产数据。他注重积累日常工作经验,总结出了《提高一次拉碳合格率最佳操作法》和《郭玉明优化氧枪控制炼钢法》,一次拉碳合格率由过去的75%提高到93%,平均每炉冶炼时间由50分钟缩短到32分钟,当年就创造效益2000多万元。在钢铁大发展、产能大提升时期,增加产量是全国各大钢厂追求的共同目标。当其它班组在8小时每班次只能冶炼8、9炉钢时,他所在的班组创造了班产钢18炉的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千度炉膛定凹损 “望闻问切”把炉诊

2004年,随着首钢进行大规模产业搬迁,那个曾经在经验炼钢时代业绩出众的炉前工郭玉明,也成为了负责首钢股份公司5座210吨炼钢转炉开炉、停炉、护炉及日常维护组织工作的炼钢作业长。“我知道这些炉子不仅仅是自己的饭碗,更是炼钢作业部的饭碗,关系到企业的生计,国家的荣誉。”郭玉明如是说。

“有好炉子,就有好钢;炉子维护的好,炼的钢就多。”郭玉明表示,炼钢工给转炉“看病”的过程,实际就是一炉钢炼完后,观察炉内冲刷侵蚀的过程。郭玉明要管理的转炉,是一个8米宽、10米高的转炉,炉壳里面砌好耐火砖,就可以炼钢了。每次炼完钢,炼钢工都要观察炉衬有没有凹坑,再根据凹坑的大小,使用补炉料进行补护,和装修房子时工人给墙面找平是一个道理。然而这只是郭玉明的简单比喻。真实的作业状态是:炼钢工面对的是1700度左右、烧的通红的炉膛,要在10米左右的距离戴着炼钢镜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炉底、炉身、炉帽等部位的实际侵蚀情况,来确定补炉位置。而郭玉明,就是大家眼里精通“望、闻、问、切”的“转炉神医”。他总能通过转炉炉况变化、炉底厚度、渣层厚度、炉衬不同位置形状变化,结合转炉激光测厚数据图、炉底图和碳氧积图等相关数据指标变化,精确判断炉衬的侵蚀情况,第一时间定制出行之有效的补炉或溅渣维护的措施,确保炼钢转炉健康稳定。“炉底上涨过快导致复吹孔堵,碳氧积升高”一度成为大家公认的行业技术难题。为此,郭玉明率先摸索出“轻溅渣”控制模式,通过对溅渣操作进行调整,减缓了炉底上涨。一次凌晨2点钟,炼钢工组织出钢后,发现转炉底吹孔附近出现了一个大凹坑,在场的所有人都异常惊慌。出现大凹坑不及时补救,后果将是漏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郭玉明闻讯赶来,面对问题沉着镇定,组织工作稳健有序,处理问题得心应手,用了近3个小时终于将问题处理完毕,使转炉恢复生产。

转炉复吹攻难关 对标国际成领先

从经验炼钢到自动化炼钢,要应用到多项新技术,钢产品的种类、质量也要面临丰富和优化。郭玉明坦言,这就好比一个厨子天天炒白菜,突然让他炒宫保鸡丁,是有很大挑战的。这个厨子不仅要掌握方法、火候,还要保证食材最终的品相和味道。

冶炼汽车板等高端板材,控制转炉终点氧含量等要素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应用到转炉复吹技术。2014年,郭玉明带领团队开始了转炉复吹技术攻关。顶底复合吹法,就好比一个酸奶瓶的上下都被插上了吸管。郭玉明经过实验和总结,提出过高的炉底是制约复吹效果的主要问题,若要保证复吹孔可见则控制炉底高度是关键。随后,他和团队成员每天坚持对转炉炉况进行动态管控,及时将激光测厚数据时时汇总,反复进行试验调整,总结提炼出适合每一座转炉的最佳复吹模式,复吹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郭玉明自我总结道,2014年到2016年是转炉复吹的攻关年,2016年7月25日,1号转炉完成6543炉冶炼后停炉,以全炉役复吹比100%,全炉役碳氧积0.00213的成绩创造了首钢炼钢历史新纪录。这一历史性突破,炼钢质量得到了跨越式提升,使首钢转炉炼钢的复吹工艺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17年至2019年则是转炉复吹的优化年,这段时间内,郭玉明和团队成员屡创佳绩,2017年更是创出0.00188的历史性记录,标志着首钢全炉役碳氧积进入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实现了作业部5座转炉终点氧的稳定控制、碳氧积的稳定控制、炉况的稳定控制。10月2#转炉更是创出了0.00148使这项工艺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通过经济核算,复吹攻关的成功,不仅让每座转炉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还从根本上保障了高端品种钢的冶炼质量。为此,首钢股份公司1号转炉被命名为“郭玉明炉”。

汽车板和电工钢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提升一样离不开郭玉明炼钢团队的自主创新和辛勤付出。郭玉明团队先后对2000多炉钢水的成分、温度、冶炼流程进行认真梳理,消除了过程控制难度大、不稳定因素控制点多等不利因素。目前,首钢汽车板炼成率已达到99%以上,实现全车型覆盖,与50余家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建立供货关系。

打造梯队定目标 匠心育人“炼”工匠

作为“郭玉明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郭玉明十分重视企业的炼钢工梯队建设。“企业想要长期、稳定的炼出好钢,只有一两个好炼钢工是不行的。我们有5座转炉,至少要有20个炼钢工都达到全面掌握企业先进炼钢技术的水平。”

为此,郭玉明为徒弟们制定了阶段性的目标,每炼完1000炉钢,郭玉明都会将炉子的侵蚀情况做成趋势图,发到微信群里,做一期阶段性培训,既让徒弟们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更是根据徒弟们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他说,“我下一步我打算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将这些炼钢工培养成炼钢高手和护炉能手,让作业部在不断炼出好钢的同时,也炼出更多能力全面的青年工匠。”

从北京到迁安,从“开炉先锋”到创指标、攀高峰的骨干,从创业者、奠基者、守业者、首席技能专家、股份工匠、首钢工匠,再到如今的北京大工匠,郭玉明炼就了钢铁雄心,守住了炼钢初心,打磨出了至臻匠心。

工匠档案:

郭玉明,出生于1967年2月1日,首钢股份公司炼钢部作业长、高级技师、首席技能专家,“郭玉明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冶金部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工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首钢劳动模范、首钢之星等荣誉。

匠人匠语:

炼技思进,专注锻造精品;钢铁意志,实干浇筑栋梁。工艰任重,坚持成就梦想;匠心汇聚,创新推动发展。

技能绝活:

面对的是1700度左右、烧的通红的炉膛,在10米左右的距离戴着炼钢镜为炉子全方位、多角度定损。通过转炉炉况变化、炉底厚度、渣层厚度、炉衬不同位置形状变化,结合转炉激光测厚数据图、炉底图和碳氧积图等相关数据指标变化,精确判断炉衬的侵蚀情况,第一时间定制出行之有效的补炉或溅渣维护的措施,确保炼钢转炉健康稳定。

(责编: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