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进公园会混搭出观光菜园景观,给游客带来新奇的感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近期在温榆河公园探索“林田”融合农业模式,蔬菜拼搭出大片的色带色块,市民畅游在景观田野中。
从温榆河公园3号门进来,按照路标,就可以找到“东囿云嫁”。“小菜园”面积6000平方米,种植了各种颜色的蔬菜,高矮错落,有白的、红的、紫色的羽衣甘蓝,各色生菜拼搭出的色带色块,黄色的油菜花和形似菊花的茼蒿花已经绽放。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作物科副科长王帅介绍,这里采取的是“林田”融合农业模式,采用了大苗种植、即种即成景,以及花期错峰、“菜花”常赏的方式。计划分为三期,第一期从4月到6月为耐冷凉叶菜,有23个品种,第二期6月初到8月中旬以观赏型果菜为主,包括番茄、彩椒等,同时为丰富景观色彩还会搭配种植紫苏、苋菜等,第三期8月中旬到10月中旬以叶菜为主,既让游客欣赏到“蔬菜”的景观美,又避免视觉疲劳,让游客每次都能游览到不同的内容。
农作物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已经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城市有农田园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加速了城乡之间的融合,不仅满足了市民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也拓展了农业的功能,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近年来,北京地区城市有农田园逐渐增多,比如北京海淀公园的稻田、蓝调庄园的市民农园、京城梨园的老北京菜园等。
为从节约用地、增加城市农业元素、让市民近距离体验农耕文化、保障食品安全等角度探讨农业在城市内空间的发展,摸索出适宜北京市区内闲置空间推广的农业模式,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围绕公园、社区、学校、办公场所等空间相继开展城市农业示范。后期将从品种适用性、成本投入等方面对这些模式进行评估,形成适宜市区不同空间的农业生产展示模式,从而为提升空间利用率、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提供参考,为城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柯南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