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志愿者们在“冰立方”引导观众有序入场。图片由国家游泳中心志愿者团队提供
本报记者 赵晓松
“@所有人,请大家报送个人今日体温。”“请各位车长统计4月9日测试活动乘车人数,并尽快报送。”“上午的志愿者工作简报已发送,请您查收。”最近几天,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研一学生柴腾的手机一直处于“信息爆炸”状态。在“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志愿者综合事务组服务的他,戏称自己是200余名在场馆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者”,“我的任务就是保证大家的志愿服务工作一切顺利,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来到‘冰立方’的每一个人。”柴腾说。
柴腾在测试活动期间的工作,比大多数的学生志愿者开始得都早。清晨6时,大家集合从校园出发时,他就要开始统计、协调每辆大巴的乘车人数,到达“冰立方”后,他又要组织同学们吃早饭,并且收集各岗位人员安排信息——7时准点开工时,柴腾往往已经工作了一个小时。
国家游泳中心志愿者经理张舒说,这次测试活动,在“冰立方”服务的学生志愿者来自北京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大部分都是担任通用志愿者,“所以学生志愿者的工作大都像柴腾一样,有一些琐碎,重复性也很高,但大家都非常热情,尽全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学生志愿者们的工作强度不小。4月2日“冰立方”开放观众入场观赛时,负责引导工作的北京工商大学大三学生陈兆琦站着服务了一整天。回忆起那天的情景,这名身高1.93米的帅小伙儿和记者说:“早上我到得比较早,全程参与了准备和培训工作,比较熟悉情况,就主动在各服务点位间替班,让别的同学有休息的时间。”他掰着手指头和记者计算,“场馆外的观众入口、检票区、咨询台、看台入口、通道……那天我差不多服务了10个点位吧!”
在“冰立方”服务测试活动的6天里,有一件事让陈兆琦特别难忘,他说:“那天我在贵宾入口引导来观看测试活动的外宾,一位俄罗斯外交官走到我面前,问我站了多久、累不累?我想都没想,和他说‘说实话很累,但是我也很自豪,自己能在这里为北京冬奥会做贡献,向外界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奉献精神’,他听完马上给我竖了大拇指。”
“志愿者是站在‘舞台’前展示场馆准备成果的人,我们背后是每一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张舒说,对于每一名参加测试活动的学生志愿者来说,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所以大家格外认真,并且始终充满热情。国家游泳中心志愿者副经理王若冰对记者说,冰壶测试活动结束后,学生志愿者们在短暂休整后仍然会继续工作,“接下来还有轮椅冰壶的测试活动,我们一定再加把力,争取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