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旗)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如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技术攻关贡献力量?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接受记者视频连线采访时建议,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把首都科技创新资源变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战略性技术储备、关键性技术应对、协同性技术转化等3方面取得新突破。
“北京拥有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90多所大学、1000多所科研院所和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连玉明分析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建议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锻造一批“杀手锏”技术,做好战略性技术储备。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系统谋划和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是培育和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最重要环节。”
连玉明建议,北京还要加强与首都功能相匹配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做好关键性技术应对,更好解决“卡脖子”问题。把“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主平台纳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体系,系统谋划国家战略性重大项目,超前部署颠覆性技术研发工作,更加重视“从0到1”的基础性研究。还要利用“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从重应试向强服务转变,从概念式改革向“管家式服务”转变,为破解“卡脖子”问题提供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