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3月1日起施行

北京今年将公布首批革命文物目录

2021年02月26日15:23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今年将公布首批革命文物目录

  备受关注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记者从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条例实施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本市今年将核定公布北京地区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此外,全市还将推广“共生院”模式,实施“一院一策”和“一户一方案”,试点探索平房区物业管理服务向院落延伸。

  文物保护

  推进革命文物保护修缮五年行动计划

  在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方面,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下一步,本市将推动社稷坛、先农坛、贤良祠等重要文物的腾退整治、展示利用,优化遗产周边环境和城市风貌,带动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多层次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在“三条文化带”保护方面,“十四五”期间,本市将进一步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北京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坚持文物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相结合,促进三条文化带整体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在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方面,今年,将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持续推进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等保护修缮,核定公布北京地区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推进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革命文物保护修缮五年行动计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实施措施。

  在地下文物保护方面,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周口店、圆明园、琉璃河、金中都等重要遗址保护、展示、规划工作,继续配合名城保护开展考古工作。

  全力向“博物馆之城”目标迈进

  目前,全市登记备案博物馆达197座,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90座,平均每年举办展览600余项、活动逾万次,年均服务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博物馆延时开放使夜游博物馆成为新时尚。线上展览业务发展迅速,北京博物馆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未来,本市将全力向“博物馆之城”的建设目标迈进,不断完善博物馆文化传播内容的形式和手段,持续完善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街区保护

  推动皇史宬、宏恩观等一批文物腾退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介绍,本市将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优化调整建设项目的审批职能,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既有建筑或者改变既有建筑的外立面、屋顶或者结构的核发规划许可工作。结合城市更新的有关政策,为老城的街区更新摸索一条适合老城特色的实施路径。

  目前,本市已完成北海医院、东天意市场降层拆除工作。历代帝王庙以新面貌对外开放。打造“步行优先、林荫覆盖、留住记忆”的“稳静街区”,鼓楼西大街保护更新实现精彩亮相。下一步,将加快编制“两轴”沿线重点地区详细规划。提升自然景观品质,打造御道历史文化体验核心路径。出台街区更新实施意见,打造一批精品院落、精品街巷、精品街区。推进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空间织补等项目。推动皇史宬、宏恩观等一批文物腾退。

  局部再现京西稻田景观

  推广“共生院”模式,实施“一院一策”和“一户一方案”,试点探索平房区物业管理服务向院落延伸。持续推进“三山五园”地区疏解整治提升工作,实施大尺度绿化建设,开展补水工程,恢复水系、湖面,局部再现京西稻田景观,提升自然景观品质。挖掘利用御道等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建设口袋公园,融入历史元素,营造“小而美”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在社会宣传引导和公众参与方面,将持续开展“我们的城市”——北京青少年城市规划宣传教育计划,向儿童和青年传播城市规划知识理念,增强社会整体对城市规划的认知能力、审美水平和家园责任感,播下名城保护的种子。进一步发挥好责任规划师的作用,搭建名城保护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以“规划+文化”为重点,打造“北京印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体宣介平台。 本报记者 张楠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