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强化生态涵养保护 多措并举提升河道水质

2020年11月25日17:30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11月25日电 (尹星云)近年来,房山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房山转型发展,强化生态涵养保护,积极推动区域绿色发展,为绿水青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黑羽白腹、红喙红腿,在河湾浅滩间,时而优雅涉水觅食,时而成群结队遨游天空,体态优美、活动敏捷,它们就是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极其珍稀。时下正值候鸟迁徙季,四处游憩的黑鹳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关于黑鹳的新闻也频上热搜:黑鹳25年以来首次重返永定河、黑鹳首次现身密云水库……事实上,房山拒马河流域也是北京地区黑鹳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黑鹳是一种生性极为挑剔的环境指示性动物。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介绍,黑鹳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特别是对觅食水域要求特别高,需要水体食物丰富、水质清澈。黑鹳的巢区大都选在河谷、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上,在巢的下边和山顶还要有榆、青檀等小乔木和荆条、绣线菊等灌丛及杂草。而这样的条件在北京并不常有,所以限制了黑鹳在北京地区的分布。

黑鹳选择在房山“安家落户”,和这里独特的地质风貌是离不开的。“拒马河一带的山体是喀斯特地貌,黑鹳恰恰就喜欢把家安在这种裸露的悬崖峭壁上。”据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介绍,拒马河水以浅水、浅滩为主,符合黑鹳取食栖息地的特征,所以北京有一半多的黑鹳居住在这里,它们的数量从2000年发现时的三五只,增长到目前的70多只。

“现在留在拒马河的还有40多只,有些黑鹳‘搬’到了大石河,还有的黑鹳直接‘搬’到北京其他区了。”李理说,在十几年前,房山的拒马河和大石河根本不是现在这样清澈见底,那时候这两条河不仅断流随处可见,在河道两侧还堆满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河道内污水横流,李理和他的队友们甚至还拍到过黑鹳在垃圾堆里觅食的照片。

“为了守住这道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我们可没少下功夫。”房山区生态环境局环境管理科负责人介绍者,近年来,他们在大力推进碧水攻坚战,对大石河、小清河、拒马河流域全面摸排建账,严防企业偷排。目前,拒马河张坊大桥断面达到二类水质。去年,大石河也摘掉了连续多年断面考核不达标的“帽子”,水环境改善明显,今年已经达到四类水体标准,这样的大石河也得到了黑鹳的青睐,成为它们新的栖息地。

梁新表示,目前河道工程减排已取得成效,下一步将由工程减排逐步转为生态减排,在河道内种植具有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利用最经济、最有效、最科学的方式,逐渐恢复大石河等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和原有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进一步提高大石河水环境的质量,再现“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水中有鱼、空中有鸟”的景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责编:尹星云、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