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了 长三角大闸蟹“抱团”过节

2020年09月21日07:5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拼了 长三角大闸蟹“抱团”过节

  在开幕仪式上,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等长三角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推动长三角大闸蟹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14日,在常州金坛区水产品电子商务中心的一处分拣包装仓库内,工人们正在捆扎大闸蟹

  “从小看着父母辛苦养蟹,半夜要起床给池塘增氧,一年下来赚不到多少钱,利润都被中间商赚去了。”在苏州固城湖边长大的90后女孩小西不久前回到家乡创业,打算把父母养的大闸蟹通过线上卖给全国消费者,她希望自己成为“没有中间商,利润留给农民”的蟹二代。

  小西本来在外地创业已经做得不错,决定回到家乡做蟹二代是在遇到了新电商拼多多的人后突然萌生的想法,“为什么不可以把池塘里的大闸蟹直接卖给消费者呢?”

  小西不知道,她已经成为长三角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大闸蟹线上一体化乃至长三角农业一体化这个庞大计划中的参与者。

  9月16日,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农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指导下开幕。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芜湖、兴化等长三角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推动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现象

  3亿阳澄湖大闸蟹卖出300亿

  顶尖产区根本不止这一个

  今年9月21日,阳澄湖大闸蟹即将开捕。作为全国知名大闸蟹产区,每年这里的开捕仪式都会格外盛大。与之相比,其他大闸蟹产区的开湖则显得冷清很多。

  去年,有数据显示,阳澄湖的实际产出年产值是3亿元左右,但是相关市场总销售超过300亿元。不少消费者对优质好蟹的认知依旧停留于阳澄湖大闸蟹,以此认知催生许多市场乱象。此前就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蟹商为了追求“阳澄湖”的品牌,将外地螃蟹贩运至阳澄湖,把蟹在湖里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打捞上来。多出来的几百亿的螃蟹,就有不少是这样的“洗澡蟹”“听涛蟹”“过水蟹”。

  “其实这些蟹,质量并不差,只是苦于产区名字叫不响”,业内人士表示,并非只有阳澄湖才有好的大闸蟹,中国还有许多顶级大闸蟹的产区。

  据悉,大闸蟹广泛生长于长江中下游,长三角地区就还有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等优质产区。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洪湖也是大闸蟹的重要产区。养殖面积来看,全国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1000万亩,其中长三角地区养殖面积达到了500万亩,而阳澄湖水域面积仅为18万亩,占比约为1.8%。

  比如江苏省大闸蟹养殖规模近400万亩,年产量约40万吨,产值达到350亿元,占据河蟹产业的半壁江山。除了阳澄湖外,洪泽湖、固城湖、长荡湖、高邮湖等一批湖区是大闸蟹养殖的主产区。江苏省兴化市被誉为全国河蟹养殖第一市,建立了中国兴化河蟹价格指数。

  行动

  帮助“以好充好”大闸蟹正名

  拼多多 “解救”数百亿品牌产值

  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可能对此并不熟悉。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动辄几十元一只的大闸蟹太贵,网购又担心缺斤短两等问题;从蟹农的角度来看,利润大头被中间渠道商拿走,辛苦一年赚不到钱;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闸蟹的品牌仅限于阳澄湖,造成其他优质产区被埋没,数百亿品牌产值被消耗。

  今年,为了帮助这些“以好充好”的大闸蟹正名,让长三角地区更多的大闸蟹名正言顺地走向消费者,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均分别与拼多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各自的“农优品馆”,共同推进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转型升级。拼多多通过开放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优质流量赋能给优质湖区,真正助力湖区建设品牌,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品牌选择。

  为此拼多多正式发布了“新蟹农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同时,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优化养殖模式,完善大闸蟹电商销售标准。未来10天里,上述优质产区的官方旗舰店将陆续上线,其间还会举办“开湖捕捞”“县市长直播”“万人团”等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限时秒杀、百亿补贴、搜索等入口下单拼购各大产区的源头好蟹。

  经验

  开放大数据用算法助农

  市场反应决定养殖计划

  根据“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的协议,拼多多还将对蟹农开放大数据,比如几两的大闸蟹最好卖、几只包装的大闸蟹消费者复购率最高等。基于消费需求和数据,在更长时间里帮助原产地优化养殖环节的投入和产出,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制定养殖计划,进一步提升大闸蟹全链条产业附加值。

  实际上,在打造和培育新的品牌方面,拼多多已经有不少经验。此前,针对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拼多多就曾打造过“新品牌计划”。比如一些长期为国外代工的工厂,产品质量好,但本身没有品牌,拼多多投入专门的流量,并给予工厂数据反馈打造按需定制,带动企业打响自己的品牌。

  在农业方面,此前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推荐,拼多多成功地将百香果、雪莲果等多款小众水果变身“国民水果”。仅2018年,拼多多即售出超3600万斤雪莲果,带动云南雪莲果种植面积由2016年底的6万亩激增至2018年底的超过9万亩,原本只有福建两广用来煲汤的地域果,一跃成为全国年轻人大爱的国民时尚果。“在过去五年里拼多多成功带动一批非常小众化,不被人所熟知的小水果发展成大产业,针对大闸蟹本身很大的企业,我们帮助它进一步做得更大。” 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

  为了帮助蟹农更好地赚钱,拼多多还全面启动新蟹农培训,帮助核心产区种植大户们制定量体裁衣的培训课程,还设定了入驻绿色通道,安排了运营专家专人对接,从而确保蟹农能够了解电商平台,用好电商平台。

  据了解,大闸蟹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现在通过线上销售的比例只有4%左右,就是40亿元左右的规模。不过,随着长三角地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互联网实现大闸蟹的大规模的产值,其效率一定高于传统中间商分销的模式。

  拼多多表示,通过从品牌营销、生产定制到流量扶持的全方位规划,希望带动一批优质新蟹农成长为地方的代表型企业,并且用三年的时间助力各大主产区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中期目标是希望帮助长三角地区能够培育100家电商的龙头企业,1000家的优质产业带商家,以及为市场创造超过200亿的新增市场。

  背景

  拼多多农业布局多年

  成中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

  螃蟹是大产业,今后还要做得更大,陈秋表示。那么为何拼多多要做这件事?他说,一是希望能够打破现有的产销链条,让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主要贡献群体,就是本次活动覆盖的蟹农能够成为全产业链利益分配的主体,真正的实现既丰产又丰收;二是让平台6.83亿用户能够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产品直发足斤足两的优质好蟹。

  他介绍,拼多多就是以农产品起家的,平台创立之初只卖农产品。如今,平台的农产品成交额占比大概占到13%左右,远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2%左右的占比。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拼多多的年度成交额达到1.27万亿元,农产品成交额一直保持三位数以上的增长,2019年平台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成交额达到1364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在此基础上预计2020年平台相关交易规模超过2500亿元,继续保持翻倍增长的态势。

  在这样庞大交易额的背后,是拼多多研发的持续投入。2019年投入38.7亿元的研发费用,尤其是在农产品上行领域持续取得技术和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2019年我们平台一共完成了197亿笔订单,其中实物订单包裹量大约占中国全社会快递物流总量三分之一,就是说此时此刻所有包裹里面每三个就有一个来自拼多多,这其中有大量的快递、包裹是农产品。通过拼多多这些农产品被源源不断地从农田,从扇区送到全国消费者手里。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农产品上行一直都是拼多多发展最核心的战略,而现在随着我们的规模体量逐渐有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有能力实践一些更为深入的探索。而这次大闸蟹云拼节就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探索之一。”陈秋表示。

  新闻调查

  消费者的痛 “价格混乱缺斤少两 缺乏标准制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实际上,不少消费者并非不愿意网购大闸蟹,而是存在一些顾虑,比如网上大闸蟹价格分级复杂、缺斤少两、售后处理不统一等等。为此,拼多多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所启动了《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的制定,依靠线上消费特征,共同发起制定长三角大闸蟹产区的互联网+产销一体化标准,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的消费,让市场主体更加公平竞争,帮助核心产区原产地优质好蟹走出长三角,走向全国。

  据江苏省淡水水产所研究员葛家春介绍,目前大闸蟹产业的确存在价格不明的情况,比如有的网店,一个大闸蟹的链接定价中就有10多种规格体系,看得消费者云里雾里。“这个是参考线下的标准来做的,但是线上的十多个规格体系不利于消费者购买决策,所以产区不同,规格繁杂,品质不同,也导致了消费者很难在一个基础上对比价格”。

  对此,《标准》制定一套更简单明了的电商分级标准体系。通过建立更适宜线上流通的新分级,解决线上规格繁多,选择困难的问题。通过对品质的规范要求,规定产品在外观,体色,螯、足完整性,黄、膏色泽和肉质饱满度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品质不达标产品上线,保证良好消费体验。

  目前,线上销售依然实行带绳重,蟹绳潜规则仍然盛行,消费者到手的大闸蟹缺斤少两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有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的大闸蟹,根据重量不同,价格相差很大。“到货后一称,净重完全不够秤。3两的母蟹,捆扎大闸蟹的绳子占了40多克,竟然差30%!”实际上,此前有报道显示,大闸蟹的分量包含捆扎的绳子已经是业内潜规则,不论是大闸蟹专卖店、菜市场摊点、网购等渠道,其宣称的大闸蟹重量,均包括绳子。

  对此,《标准》也明确足斤足两,明白消费的新服务。通过统一处理,质量分拣,称重分类标准,减少消费终端的重量与误差,同时联合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鼓励产区市场主体实行足斤足两,打破蟹绳增量的潜规则,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此外,螃蟹产业还存在产后处理标准不统一,其中暂养时间、运输时间、冰块的数量,运输温度都会影响存活率,也影响到货品质。针对各个产区、经营主体对于螃蟹捕捞后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的问题。

  《标准》根据线上流通的区域特征、时效要求,为主产区推荐更加完善产后处理解决方案,降低市场主体流通成本,提高螃蟹存活率及到货品质。

  蟹农的苦恼 “中间商暴利 我们赔钱”

  一些消费者抱怨“吃不起”螃蟹,可是蟹农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长期处于全产业链利益分配的末端,经常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可能只有30%的蟹农能挣到钱,剩下70%基本是保本,甚至赔钱。而挣钱的蟹农,可能这份辛苦钱还不及出去打工赚的钱多。

  家住江苏省固城湖边的90后女孩小西从小便与螃蟹打交道,她的家里有80多亩的池塘,父母就是固城湖传统的蟹农。小西说,养螃蟹很辛苦,父母每年从冬季2月就开始放苗,家里一共要放12000只蟹苗。“最辛苦的环节是调理水环境和喂食,每天都要进行监测,夜里也要起床去增氧,每天还要定时喂食”,小西说。

  不过,这样大的池塘,搭上两个人力,一年到头的收入也只有不到20万元。“之前一直是爸妈通过传统渠道在卖,主要在螃蟹批发市场销售,但是市场永远不缺捣糨糊的人,以次品低价充斥市场”,她表示,螃蟹在批发市场只能卖出批发价,他们并不对接消费者。据了解,以平均规模3两母蟹、4两公蟹为例,养殖成本20元一只,出塘价30元一只,终端销售价格45-50元一只,理想的状态下蟹农能够赚钱10元一只。然而在流通环节一只螃蟹销售利润是10-15元,这个利润已经超过了养殖环节的利润,所以有话说:“养得好不如卖得好”。

  “螃蟹是渠道为王的产业,可以说是负责从收购到营销的中间商赚取利润大头,相较蟹农,中间商的群体不大,但是利益链条非常稳固,整个产业链已经是完全的利益分配模式固化”,陈秋表示,从内部已经很难有力量打破不合理的结构,随着近两年来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互联网才有可能打破这样的产销体系,建立更合理的螃蟹产业的新生态。

  小西也表示说,上大学后,身边不少朋友都觉得“螃蟹很贵”,尤其是阳澄湖大闸蟹。很多消费者用户觉得养殖螃蟹是很挣钱的事情,因为现在随便进入上海的一家餐馆吃螃蟹或者蟹粉蟹肉,动辄一两百块钱起步。实际上,螃蟹渠道商才是“暴利行业”,从湖、塘到餐桌短短距离,螃蟹的身家就翻了五倍到十倍以上。

  今年,90后的小西参与了拼多多和当地专家前来调研的活动,了解到拼多多可以帮助蟹农直接把螃蟹卖到外地去,毅然放下自己手头的创业项目,回家乡帮父母申请了网店。“我打算去分享最具性价比的大闸蟹给拼多多的用户”,小西表示,去掉中间批发商,通过平台直接卖给消费者,这样的价格对蟹农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

  据了解,拼多多联合十大主产区一起共同创建云拼优品大闸蟹产销联盟,通过源头供给来带动产地大闸蟹的上行。拼多多将打造全程透明,超短链的产销平台,把以前的生产和销售对接,升级成为生产和消费直接对接,使得蟹农可以直接服务消费者,从而打掉中间环节,让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可以回流蟹农,回流到消费者。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何秀荣说,“如果产地、源头、直发、直销,越过很多的环节,也许蟹农可以多得一点钱,消费者便宜一点。价格不要那么高,两头都高兴。这样一体化后,通过拼多多的平台,把很多的中间环节去掉,那就提高效率了”。

  文/本报记者 温婧 统筹/余美英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