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打通交通管理“任督二脉” 东四街道首个不停车街区亮相 

2020年09月04日16:28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池梦蕊 洪珊)东四街道首个不停车街区亮相、苏州胡同立体停车楼建设、王府井打造北京首个“不停车街区”......东城区作为全市最小的城区,坚持以停车治理促交通环境治理,提升绿色交通环境容量。

记者从北京市东城区了解到,近年来,东城区以“规划引领+共享合作+科技支撑”为重点,编制《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停车规划》《东城区共享停车指导意见》《东城区停车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等与停车管理相关的文件,还通过开展公共建筑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增建停车场、提高道路停车电子收费高点视频覆盖率等方式,努力缓解东城区多年来停车难的“顽疾”,打通交通管理的“任督二脉”。

下一步,东城区将坚持“以静制动”,强化慢行交通功能。

东四街道首个不停车街区亮相

今天上午,记者从东城区了解到,东四街道首个不停车街区——东四九条正式亮相。在街道和社区的推动下,建立停车自治公约,胡同东口新建成的停车场以惠民价格提供56个车位,解决供需难题。

走进东四九条,宽敞的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侧设置了硬质隔离带,隔离带后面摆放着一排排花箱,里面种满了绿色植物,使青砖灰瓦的胡同充满了老北京生活气息。

东四九条全长718米,紧邻东四三至八条国家级文保区,清朝大臣李侍尧曾在此居住。“以前胡同两侧停满了车,停车秩序混乱。为了改善胡同环境,东四八条社区常务会研究决定,对东四九条胡同实施停车自治管理,打造不停车街区。”东四八条社区党委书记刘志颖介绍,2019年11月,由东四街道牵头,组织东四交通大队、东四派出所、八条社区居委会共同成立了工作专班,同时邀请北京市静态交通业商会、律师事务所、东旭佳业物业公司、中置创业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制定了东四街道居住停车认证的统一标准,协助自管会建立了《九条居民停车自治公约》。

同时,东四街道协调产权及管理单位,将胡同东口的一片闲置拆迁滞留地改造成拥有56个停车位的路外公共停车场,与车场管理单位中置创业物业公司协商以优惠价格向通过居住停车认证的居民开放,解决居民停车资源“出口”难题。

东四八条社区安排社工及社会专业力量逐一入户宣传,发放《致九条居民的一封信》,讲解政策法规,汇总居民实际需求。随后,东四八条社区对东四九条胡同居民111辆车进行了登记审核,按照“三证合一”的原则,明确了各类居民车辆在胡同东口停车场停放的优先顺序,并结合分级摇号的方式落实每一个停车资源的租用权,基本解决了九条胡同居民的停车刚需。

东四九条居民刘先生租用了其中一个停车位,并与停车场管理单位签订《九条居民停车协议》。“虽然停车场距离家门口有一定距离,但是每天不用抢车位,需要用车时我骑着电动车到停车场,把车开出来再接上家人,挺方便的。”刘先生觉得停车场环境整洁,每月360元的停车价格相比周边每月一两千元的停车价格便宜不少。

下一步,东四街道将进一步规范东四九条胡同内非机动车的码放秩序,施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同时总结东四九条停车治理工作经验,逐步向其他街巷胡同推广。

“规划引领+共享合作+科技支撑”缓解停车“顽疾”

据悉,东城区以“规划引领+共享合作+科技支撑”为重点,开展公共建筑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增建停车场、提高道路停车电子收费高点视频覆盖率等方式,努力缓解东城区多年来停车难的“顽疾”。

两年前,王府井地区打造北京首个“不停车街区”,并且于2019年8月底,15条道路和胡同全部实现了不停车。为了推动居民共享商业配建的地下泊位,东城区调查周边20余家停车场和15条道路的停车现状,摸清停车场泊位周转率、闲置率和居民用车规律,并结合泊位数量、距离、时间、价格等因素,精准对接需求,为居民设计菜单式泊位供给方案。

东城区协调13家市、区党政部门和单位,组建5支专业保障团队,动员53家企业单位、2452户居民参与共享停车协商。组织社区志愿者向居民、产权单位、物业企业开展停车政策宣讲和答疑解惑,逐一动员企业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居民和企业单位“要我规范”的思想转变为“我要规范”的意愿。聘请律师指导居民、企业单位协商制定《泊位共享合作协议》《居民停车服务协议》,明确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在共享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最终各方共同攻克了“居民引导工作难”、“泊位供给协调难”、“部门协调统筹难”等难关,广泛达成“企业降一点、居民掏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共识,居民与企业逐一签订共享协议,先后实现了600余个泊位的错时共享,化解了胡同停车“与民争路”的矛盾,实现整个街区“无停车”。

相比公共建筑密集的王府井地区,建国门街道的苏州胡同则是平房区,又毗邻同仁医院,周边车位十分紧张。因此东城区因地制宜,2019年年初,三座掩映在高大行道树背后、科技感十足的立体停车场正式启用,小汽车纷纷“上楼”,让原本拥挤的胡同瞬间宽敞了许多。三座停车场有近百个停车车位,加上路侧车位,共有150余个,这些车位居民享有优先使用权。

据了解,原来一座停车楼的占地面积只能停10辆车左右,而新建后的能容下30多辆,大大提高了停车场的利用率。在无居民使用的情况下,社会车辆也可缴费临时停放。这种“小型化、隐形化、端口化”的停车设施,在东城区全力推进,南锣鼓巷南口、前门草厂胡同、陶然桥西南角、东河沿小区、育树胡同东口等8处停车场建设项目共为周边居民新增了1200余个泊位,不但优化了街巷空间功能,同时“老巷幽宅静树依”的胡同风貌也逐渐回归。

东城区面对“十三五”时期5.6万的停车缺口,充分发挥“共享”“盘活”“适度建设”等多项措施效能,合力解决停车难题,已经共享新增了4800个停车位,建设了可拆移立体停车设施22处新增停车位3300个,施划了6086个城市道路停车位和4600个街巷胡同停车位,累计增加停车位供给1.87万个,缺口逐步收窄。同时,对7600余量机动车发放居民停车认证,科学合理的停车布局,有效缓解了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基本停车需求矛盾。

此外,目前东城区已经实现了85条道路、6000余个停车位电子收费全覆盖。东城区在全国首创对电子停车收费系统赋能增效和利用雪亮工程治理交通违法,打造“慧眼治城”治理神器。同时,对211处“雪亮工程”探头赋能增效,增设284套智能科技探头,用于违停抓拍探头已达1220套,全年支路级以上道路非现场执法覆盖率达56.8%。

坚持“以静制动” 强化慢行交通功能

接下来,东城区将会继续坚持“以静制动”的治理策略,通过建设整治、疏导停车,进一步强化核心区的慢行交通功能。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坚持“路权优先”原则,加快推进文化中心北侧路、西晓市街、夕照寺中街3条次支路建设,完成5项区级疏堵工程和19处交通秩序堵点、乱点销账,重点整治5所学校、7所医院周边交通环境,开展国子监、地坛2处重点旅游景区和1处重点商业区(王府井地区)区域交通综合治理试点,促进城市道路和学校、医院周边慢行系统衔接,保障慢行系统畅通,提升慢行系统出行体验。

此外,东城区将注重“联网成片”,围绕核心区打造两横两纵慢行系统的工作布局,年内同市级部门联合对东四南北大街、平安大街(张自忠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多杆合一、电箱三化、树池连通等措施,进一步清理占道公共设施,打造18公里王府井区域慢行系统示范区,推进南护城河慢行系统融合开放道路健身步道建设,完成“十三五”时期150公里慢行系统整治。

注重“理念提升”,推广王府井、南锣鼓巷模式,以东城区街区治理区域为单元,试点东四历史街区停车治理,依托东城区停车管理平台,实施胡同街巷居民停车电子缴费。持续改善街巷胡同静态交通秩序,围绕“五证合一”丰富居住停车认证,强化网格化管理,探究网格巡查发力街道停车自治管理。

创新“空间换空间”,未来三年内新增共享停车位2400个,挖潜新增停车位3000个。优先推进中绦胡同、工体西门、白桥大街共3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项目落地,推进不停车街巷创建。

强化“综合治理”,开展路面整修、标识完善、打造休憩空间。推进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重点在二环外区域新建110套智能违停抓拍设备,新增24条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区域,覆盖1971个停车位。启动“雪亮赋能”二期,建设200处“雪亮”点位自动采集违法,推进“车脸识别”项目,提高违停的非现场执法覆盖率。规范非机动车停车,加强共享单车管理,投放量控制在6万辆以内,新增电子围栏200处、禁停区17处,保障步道通行宽度,减少对步行的干扰,提升绿色出行比例。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