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并蒂莲”在雪域高原“怒放”

——北京团市委第二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纪实

2020年09月02日16:32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这是一片神奇的高原,千山耸立,万水奔腾。这是一片浑厚的土地,沧海桑田,见证奇迹。三年来,北京团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北京市委对对口援藏工作的部署要求,践行“首善、创新、奉献、律己”的北京援藏精神,立足西藏工作实际,发挥共青团社会动员和青少年工作专业优势,做深做细做实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推动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阶。

教育哺育西藏“格桑花”

“感谢北京的叔叔阿姨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关心,我将带着这份关爱,奋勇拼搏,努力学习,并将爱不断传递下去。”西藏中学生江永索朗在“希望之星”项目工作会上的发言情真意切。

近年来,北京团市委大力资助困难学生求学,以“一对一”结对的方式,资助西藏困难学生,让爱在结对中落地生花,不断生长传递,累计资助资金110余万元,帮扶困难青少年992人次。实施拉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助计划,为拉萨32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小学至高中阶段助学金,目前已发放资助资金58余万元。开展“源乐晟——雪域思源教育基金”奖学金项目,鼓励品学兼优的初、高中学生勇敢追梦,累计发放奖学金近50万元,覆盖488名藏族学生,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青少年115人。实施拉萨实验中学奖、助学金项目,向175名优秀学生发放25000元奖学金,向京藏宏志班10%优秀学生发放每人每学年2000元学习生活补贴。开展“悦成长行动——女学生资助项目”,与10名拉萨女高中生成为结对伙伴,在按照每半年2500元标准资助的同时,与她们常通书信,提供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北京团市委大力开展融情交流活动,实施融情教育援藏交流计划,组织西藏和北京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主题交流活动,帮助他们感受祖国发展、增进彼此了解,在交往中感悟民族团结一家亲、谁也离不开谁的道理。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红领巾研学融情交流营,邀请46名西藏小学生来京学习交流,组织两地少先队员牵手结对,在共同参加实践活动中认识国情、受到教育、收获友谊,带动各自家庭、学校、朋友圈之间的走动互动、交流联谊。

北京团市委大力助力西藏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依托北京青联专项基金,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展“弘文扬艺,感恩祖国”系列艺术素养培育活动,提供共30万元资金支持,让能歌善舞的西藏青少年有了展示自己、发展特长的平台。动员社会组织开办天文科普直播课程、微课堂,捐赠航空模型,圆了500余名西藏青少年的宇宙探索梦。

人才“造血”藏区“生力军”

“到西部去,让我们的梦想在这里启航,让我们的智慧在这里激扬,让我们的生命在这里怒放!”“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田鹏彬在座谈会上誓言铿锵,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号召北京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西藏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和才智投入到实现西藏新发展的事业中。

“虽然过年也没能回家,但我并不遗憾,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锻炼了我的能力,来自团市委的关心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特别的温暖。”挂任团东城区委书记助理的达旦增同志谈起自己的挂职经历感触良多。

近年来,北京团市委坚持输送和培养双轮驱动,努力为西藏发展补充新鲜血液,并持续帮助西藏培养更多本地人才。第二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启动以来,已派出65名志愿者赴西藏开展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今年更是加大工作力度,从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7所高水平大学选派了20名综合素质优秀的志愿者,到拉萨、那曲等5个县市的艰苦地区服务。选派的大学生志愿者100%为党(团)员,10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他们向基层求学,为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激昂的青春之歌。按照“对口分配”的原则,北京团市委精心做好西藏青年干部来京挂职接收工作,根据干部来源单位性质和职级情况对接相关单位,专门成立挂职干部工作队,努力为挂职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多次举办主题活动,召开挂职心得分享会等方式,促进两地团青工作的交流,让西藏挂职干部更好更快融入了北京的工作生活。

多措并举藏区“引活水”

“我的青春为爱下单,太酷了!”北京团市委组织的公益直播活动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旋风,在北京青联文艺界、新闻界部分委员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特色农产品的销量有了令人惊喜的成绩。

近年来,北京团市委紧紧围绕助力解决西藏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积极发挥青联的组织动员优势、人才智力优势和广泛联络优势,多次组织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深入拉萨调研,指导青年创业企业,寻求投资合作点,为拉萨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组织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参与“梦创拉萨 青春聚力”拉萨市第四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工作,为迷茫的西藏青年创业者指点迷津;赴西藏飞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藏他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西藏奇圣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等创业企业调研,帮助解决他们在产业发展思路、瓶颈突破、合作发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赴尼木县尼木乡日措村考察,为尼木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建言献策,给日措村送去电脑、照相机、相纸等“生产资料”类实用物资,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

(责编:尹星云、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