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是怎么预报出来的?

北京16日至17日还有雷阵雨天气

2020年08月13日15:13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强降雨是怎么预报出来的?

  入汛最强降雨牵动着整个北京。记者了解到,对于这场降水,市气象台在5天之前就已经重点关注。

  市气象台副台长于波介绍,8月7日市气象台就提前关注到12日前后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有一次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第一时间高度关注。

  于波表示,从大的天气形势来说,这次入汛最强降雨是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共同影响造成的区域性强降雨过程,这种形势在华北地区是比较典型的暴雨天气形势,但和大的天气形势相比,北京的面积相对整个区域来说就很小了,所以当大的天气形势稍微有一点变化,对北京的影响就会很大,也就是说,只要环境气象条件发生一些微弱变化,对北京降雨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大的调整。“这也是我们前期预报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在这种天气形势影响下,北京是否能做出稳定的预报。”于波说。

  随着12日逐渐临近,预报的内容也在逐渐调整,这个调整的过程,也是越来越接近实况的过程。

  8月10日,市气象台首次公开详细发布了这场降雨的预报,预报12日北京有大到暴雨,平均降雨量40毫米至80毫米,山前区域更明显。于波说,从昨天降雨的实况来看,与预判情况是基本吻合的。降水当天,在主要降雨时段还没开始之前,气象部门考虑到城区的降水会大一些,达到暴雨量级,又进一步细化了预报。

  总体来说,此次降雨过程分为两段,12日白天是在低空南风波动中的暖区对流,是暖湿空气内战,夜间有冷空气参与进来,冷暖交战,降雨自西向东推进。而暖区对流降雨,就是预报最大的难点,由于时空不均特征明显,同一个城市不同地方的降雨强度会差异很大,就算同一个地点,一天不同时刻的降雨强度差异也会很大,也正是此次预报的难点和不确定因素。本报记者 骆倩雯

  专业气象台11时权威发布

  本报讯(记者骆倩雯 通讯员俞伟民)今天上午,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进入尾声。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介绍,受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共同影响,12日京津冀地区出现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本市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50毫米),沿山一带大暴雨(≥100毫米),伴有雷电和局地7至9级短时大风。

  昨天,预报中的暴雨如约而至,全市普降暴雨,沿山一带大暴雨。回顾本次降雨,呈现以下明显特征:一是暴雨覆盖面广,除通州、延庆、平谷区外,其他13个区平均雨量均达到暴雨,其中,海淀、石景山平均雨量达到大暴雨,全市有62.2%观测站雨量超过50毫米,20.3%观测站雨量超过100毫米。二是降雨极端性强,海淀、丰台、石景山、昌平、怀柔、汤河口6个国家级站(占总站数30%)的日降雨量超过建站以来8月中旬历史极值。三是强降雨时段集中,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昨天21时至今天1时,期间有36个观测站小时雨强超过5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73.3毫米,出现在昌平回龙观昨天22至23时。

  据了解,此次降雨过后,全市入汛以来的累计降雨量达289.5毫米。

  受高空槽后偏北气流影响,今天午后本市天气转晴,阳光灿烂,紫外线强,气温回升,预计最高气温在33℃左右,由于空气湿度大,体感比较闷热,请注意防暑防晒。明天持续晴晒天气,气温和今天不相上下。今明两天夜间比较凉爽,一早一晚适宜户外活动。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16日至17日本市还有雷阵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局地短时雨强较大,由于预报时限较长,请市民关注市气象台的临近天气预报。

  另外,目前本市仍处于洪水蓝色和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中,市民要注意远离山区、河道等危险地带,谨防地质灾害。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