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大课堂披露夏季林木麻烦制造者

2020年07月28日07: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林保大课堂披露夏季林木麻烦制造者

报讯(记者 王斌)夏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通过12345热线咨询投诉的市民也随之增多。北青报记者近日获悉,为了向公众普及林木病虫害知识,指导公众科学防治林木害虫,市林业保护站近日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林保大课堂”直播课。课上,专家利用幻灯、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带货”,带领大家认清夏季里危害林木的各种“麻烦制造者”(trouble-maker)。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是首次由林业专业部门就害虫问题面对公众的直播,节目力图用鲜活的一手资料“揭露”这些“麻烦制造者”幕后不为人知的秘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它们的共性就是对林木的巨大损害以及给市民正常生活带来的各种“麻烦”。例如蚜虫吸食树叶嫩梢的汁液造成树势衰弱,同时它分泌的一种黏稠液体把您的爱车蒙上一层黏糊糊的东西,洗也洗不掉;国槐尺蠖(俗称“吊死鬼儿”)每头幼虫就能“吞食”10片树叶,虫粪是一粒一粒的,掉到地面上或是车顶,显得很脏。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对于这些害虫的防治,基本上包括六种方法。一是营林技术措施,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为害虫天敌营造合适的温度、湿度、食物、越冬场所等,从而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生存,更好地发挥持续控制害虫的作用;二是加强检疫措施,跨区或跨省调运苗木时尽可能不携带有害生物,减少人为传播;三是加强监测、巡查;四是人工物理防治,包括挖蛹、灯诱、围环、剪枝、悬挂色板等,比如国槐尺蠖就提倡一种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的办法,其原理与“飞蛾扑火”相似,使用一段紫外线灯引诱害虫;五是生物防治,直接释放天敌消灭害虫;六是药剂防治,包括植物源药剂、矿物源药剂、仿生制剂、生物农药等。这些措施相辅相成,通过综合施策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

据专家透露,今年夏季雨水偏多,树木长势更好,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加之近年来北京防治病虫害的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北京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总体低于2019年实际发生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专家也提醒,虽然病虫害减少了,但是林业保护部门和社会各界防控病虫害的思想意识不能放松,标准不能降低,力度不能减弱。积极采用各种办法,尽最大努力进一步减少害虫数量。据了解,此次“林保大课堂”直播课吸引了北京、天津、河北等29个省区市近2万人次观看。

  解读

  这些“麻烦制造者”是啥来头?

害虫扰民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才能早发现、早防治?首届“林保大讲堂”线上培训课堂上,丰台区林业保护站高级工程师赵京芬向观众讲起了北京平原地区林木绿地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控知识。

  蚜虫

  分泌“蜜露”污染车体

  黄色粘虫板诱杀有效

“近几年通过答复咨询和处置举报件,我发现市民反映较强烈的是蚜虫类害虫。”赵京芬说,蚜虫是园林绿化的敌人,它们附着在植物叶片、花蕾或嫩梢,用针状的嘴穿透植物表皮,像吸血鬼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和营养。受到侵害的树叶嫩梢会点状失绿、畸形或卷缩,受害花蕾开花受阻,影响景观效果,甚至会造成树势衰弱。

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的是蚜虫排泄物——蜜露,它是一种透明黏稠的液体,如果私家车恰好停在受到蚜虫侵袭的树下,车身表面往往会蒙上一层黏糊糊的液体,洗也洗不掉。

每到夏季,市民经常会看到树旁悬挂着亮黄色粘虫板,这是治理蚜虫的一种有效方法。赵京芬说,部分蚜虫有翅膀,而且对黄色非常敏感,它们会主动扑到粘虫板上,达到物理防治的效果。

  国槐尺蠖

  吞食树叶食量惊人

  “灯光诱杀”有效

提起国槐尺蠖,很多人感到陌生,但它的俗名却家喻户晓——吊死鬼儿。人们走在大街上,突然发现一只“吊死鬼儿”从树上垂下来,不禁吓一大跳。

赵京芬说,国槐尺蠖主要危害国槐、龙爪槐、五叶槐等。国槐尺蠖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它的食量也很大,一般每只幼虫能吃下大约10片树叶,如果暴发数量较多,能把整棵树的叶片吃光。虫粪是一粒一粒的,掉到地面上或是车顶,显得很脏。

“国槐尺蠖最明显的特点是吐丝下垂。”赵京芬介绍说,国槐尺蠖幼虫平常是呆在树上的,一旦受到惊吓就会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吐丝把自己悬在空中,脱离树枝。

挖蛹、灯光诱杀成虫是两种常见方法,细心的市民经常会在国槐树旁的灯杆上看到杀虫灯,这也是在治理国槐尺蠖等林木害虫。

  斑衣蜡蝉

  聚集吸食植物汁液

  “刮卵诱杀”有效

市民常说的“花姑娘”、“花大姐”、“花蹦蹦”,指的就是斑衣蜡蝉。

赵京芬介绍说,之所以有这样的“美称”,是因为斑衣蜡蝉在遇到捕食者时会亮出鲜红色的后翅,与“花姑娘”之名很般配。斑衣蜡蝉是靠吸食植物汁液存活的,它们最喜欢椿树。斑衣蜡蝉聚集在树上,刺吸枝条、叶片上的汁液,削弱树木长势,严重时引起茎皮枯裂,甚至死亡。有时可见数十只斑衣蜡蝉聚集在新梢上,排列成一条直线。如果碰巧,粪便会落在毫无防备的路人身上。

“每年7月下旬,斑衣蜡蝉达到羽化高峰期,市民会在一些树干上看到它们的身影。到8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卵块呈土黄色,粘在树干上。防治斑衣蜡蝉的最好方法是在冬春季节刮除树干上的越冬卵块,从而起到物理防治的效果。”赵京芬说。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斌

  对话

如何实现“有虫不成灾”?

对话人: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副站长潘彦平

北青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尺度森林绿化出现在京津冀交界地带,如何才能有效防治林业害虫?

潘彦平: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地缘相接、生态相近、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相似,因此需要联防联治、协同作战。“十三五”期间,京津冀林业部门共同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毗邻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协同防控联动工作方案》,划分为京东、京南、京西、京北、津南、津北等多个片区,联合开展片区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工作。

京津冀林业部门经过多年的协同防控,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成灾的严峻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协同治虫”成效明显。

北青报:防治林业病虫害,有哪些有效方法?

潘彦平:主要包括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其中,“以虫治虫”是重点推广的一项生物治害技术,通过释放害虫天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以虫治虫”发挥作用的速度不会像农药那样立竿见影,但这种技术既可防治害虫,又对环境没有污染,越来越显出其价值,逐步推广将是大势所趋。

北京每到夏季开展的飞机撒药治虫害,是药物防治的典型代表。利用多种类型的飞机为喷洒器械搭载平台,开展超低空作业,具有施药范围广、精准度高、用药量少等优势,被世界各国普遍应用。目前北京飞机防治区域主要是五环以外非人口密集区的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等林地,通常都是市民不易到达的区域。

物理防治手段主要包括悬挂杀虫灯、粘虫板等。

北青报:普通公众应如何看待林业病虫害?

潘彦平:病虫害有自己的发生规律,它是生态链、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少量存在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只有当病虫害大量出现时,才会削弱树木长势,严重时甚至引起树木死亡。

园林绿化工作者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引导公众提高对病虫害的容忍度,不要“望虫生畏”;另一方面,养护单位要加强监测与巡查,做到精准防治,将病虫害风险等级控制在较低级别,实现“有虫不成灾”。

此外,“林保大讲堂”也是公众了解林木病虫害治理知识的一个渠道。今后,“林保大讲堂”将继续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直播培训课程。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微信公众号也开设了“林保讲堂”专栏,直播培训活动相关内容及活动安排将在新媒体平台上陆续发布。

文/本报记者 王斌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