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鲍聪颖 张海涛)6月10日上午,西城区体育局发布《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计划明确未来三年内将沿南北护城河建设约20公里的滨水步道,形成健走体系。此外,今年西城区将建设32处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随着西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健身已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但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西城区由于辖区面积有限,人口密度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紧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健身去哪儿?”——成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
围绕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西城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西城区建成了一批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如椿树街道文体广场、新街口街道足球场、展览路街道党群中心运动场地、广阳谷城市森林健身步道、新街口城市森林健身步道、南护城河(天宁寺-白纸坊)滨河健身步道、广外街道莲花河西侧路滨河体育健身公园、白纸坊市民冰雪体验中心等。
此次《三年行动计划》包括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及附件共6个部分,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全面提升体育用地及体育场地人均面积,不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增强城市活力。《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构建西城区“布局均衡、多元融合、开放惠民、科技智慧”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新格局,具体举措包括年均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2万平方米,每个街道每年至少新增1处体育健身场地;利用3年时间全面建成滨水健走步道体系,将南北护城河沿岸修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塑胶步道,和已建成的莲花河健走步道、什刹海后海西海环湖绿道等共同形成滨水环湖的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
主要任务共有6大方面、19项具体工作,包括落实公共体育用地规划、促进体育场地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专项运动场地、推进学校机关场地开放、建立智慧体育服务体系和创新场地建设管理等。
以今年为例,西城区列出32项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项目清单,其中广外街道最多,达到7处。这些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包括羽毛球、健走步道、户外健身广场、体育公园、室内冰雪场地、室内文体活动中心等。2021-2022年,预计建设38处。
据介绍,在编制《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相关部门统筹疏解腾退、拆迁待建、公园绿地、文旅商贸、社区服务等土地空间资源,汇总分析场地现状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场地设施建设思路。初稿形成后,先后征求了社区居民代表、体育社团负责人、各街道和相关部门以及区人大、区政协有关人士的意见建议。
《三年行动计划》突出了群众身边的便民性,突出了资源整合的融合度、突出了任务落实的责任制,将成为未来三年西城区建设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是精准衡量全民健身群众工作满意度的标尺。通过三年的努力,西城区将实现“一刻钟健身圈”品质提升,初步呈现“城市即体育公园”的健康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