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驿站投用 怀柔区庙城镇垃圾分类打出“组合拳”

2020年05月02日16:33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2日电 外观好看、整洁,还能引导村民学会垃圾分类,这种环保又实用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驿站从5月1日开始在怀柔区庙城镇郑重庄、李两河两个村庄率先投入使用。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本月起正式实施,为从源头抓好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怀柔区庙城镇因地制宜打起了垃圾分类“组合拳”。除了新建垃圾投放收集驿站,还尝试“智能化”“积分制”等多种手段,有效引导村民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提高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意识。

设驿站,一名指导员就能管得过来。早上7点半,垃圾分类指导员刘淑明已来到郑重庄村后街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值守服务。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7个垃圾柜并排组成一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驿站。每天早上6点到10点半,下午2点到5点,刘淑明要在驿站值守近9个小时。

看到有村民拎着塑料袋走来,推开餐厨垃圾窗口就要往里扔,刘淑明赶紧上前阻止。“小伙子,你这个外卖餐盒,可不能往餐厨垃圾里头扔。来,先把剩饭倒进绿色窗口里,这个餐盒扔进灰色窗口。”她手把手地教村民分类,指着一旁的分类投放指引图讲解,“什么垃圾该怎么分,这上头都写着呢。”

刘淑明是有着7年工作经验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今天虽说是在驿站工作第一天却颇有感触。“郑重庄村一共600多户村民,过去垃圾桶分散摆在各户门口,设置了6个垃圾地箱。一方面是垃圾暴露在外不雅观,另一方面分散设点想要把垃圾桶都‘盯住’,怎么也得一条街巷就配1个垃圾分类指导员才行。”从5月起,郑重庄村的垃圾桶实施集中设置,改成了四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每处1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就能管得过来。投放收集驿站还被建成了漂亮的小屋,垃圾都被“藏”在屋里,美观又隔绝异味,指导员定时进屋查看,发现垃圾桶要满了,就会联系清运公司来清理。

“垃圾分类要从源头做起,分类驿站的建设是基础。”庙城镇环境卫生工作负责人陈国栋介绍道,“通过实行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定准流程、定责监管的“四定”管理模式,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链条畅通有效。”据了解,年底前庙城镇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在全镇18个村和2个社区全覆盖。预计5月底前,完成大杜两河、彩各庄、肖两河、霍各庄四个村庄建成投入使用, 全年全镇预计投放垃圾分类驿站30个。

智能化,让垃圾收集不再“脏乱臭”。“以前的垃圾桶如果盖盖子,很多村民都不愿意用手打开;如果不盖盖子,垃圾暴露在外,既邋遢又有异味。”郑重庄村村民王娟来到今天新启用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惊喜地发现,垃圾分类驿站的窗口都采用红外感应设备,只需把垃圾放到窗口前就会自动开启,而在扔完垃圾后,窗口会自动复位闭合,完全解放了双手。“这个小屋太棒了,设计非常人性化,既让垃圾‘眼不见心为净’,又解决了投放垃圾怕脏了手就乱扔的问题。”

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重点在于要让村民有认同感,把垃圾分类从麻烦事变成“小事”,主动为分类行为减负,才能更好推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农村地区深入人心。据了解,下一步庙城镇还将主动探索垃圾分类物联网等智能化手段,从投放、计重、清运等各环节引入“黑科技”,加速分类效率,减轻分类负担,可持续性地协助垃圾分类工作推进。

算积分,以激励手段有效引导习惯养成。除了硬件设施到位,庙城镇还在配套的“软件”制度上做文章,推出“绿色存折”激励机制,以积分制有效引导村民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变“要我分类”为主动的“我要分类”。先期试点李两河村,实行餐厨垃圾计重兑换生活用品已有2个月,赢得了村民一致口碑。“每10斤厨余垃圾就可以兑换一瓶洗涤灵或卫生纸、香皂等日常生活用品。3口之家按要求做好3天垃圾分类就可以兑换1次。鼓励村民主动参与,提升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李两河村党支部书记朱国文介绍。

据了解,李两河村136户村民都已经“开户”办理了自家的“绿色存折”,仅2个月,家家户户就都已经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正确姿势”。随着分类正确率提升,村里的垃圾清运量也不断缩减,由原本的每天2车次减少到每天1车次,垃圾转运成本节省近半。这一有效措施,将在今年逐步推广到全镇域实施。(陈琪)

(责编: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