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池梦蕊)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住建委了解到,《关于发布<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的通知》(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自今年5月7日起施行。
《导则》适用于北京老城内,即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除文物保护单位、普查登记文物、历史建筑(含挂牌院落)以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进行修缮保护、使用功能改造、市政设施改造、风貌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其外立面、公共空间等可视范围内的修缮工作执行《导则》。老城区域以外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修缮,可参照执行。
《导则》从院落和房屋两个维度对修缮等级进行了细分,包括三类院落、五类建筑。《导则》适用范围内的院落、建筑均可对号入座,分别对应不同的修缮标准。对于分类中的二、三类建筑的修缮,《导则》要求应最大程度的保护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保护历史原状,按照原形式、原结构、传统规制做法进行修缮,更新内部设施。
此外,按照《导则》要求,胡同街区的环境整治,要准确把握文化特色,修缮后符合区域文化要求,突出层次和特色,避免千篇一律,避免外来文化元素的移植。环境整治要挖掘区域历史文化特色,注意保留和恢复胡同内原有的上马石、拴马桩、泰山石等文化元素。《导则》要求在修缮过程中应科学选择建筑材料,要充分考虑风貌保护、使用功能、绿色节能等方面要求,注重传统建材和新型建材的有机结合,并根据材料使用年限分级分类,合理使用。
据了解,下一步,北京市将建立老城保护修缮专家委员会,推行老城房屋修缮与保护实施方案专家评审制度。东城区、西城区依据《导则》对修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形成街道责任规划师把关、专家支持、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共治决策机制。同时,建立专项培训机制,培育壮大老城房屋修缮匠人队伍。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业务培训,聘请知名专家和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详细讲解技术和具体做法,传授施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