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草长莺飞。记者来到大兴区庞各庄镇老宋瓜园,温室内一颗颗西瓜已初长成。茁壮碧绿的瓜藤蔓叶中藏着一个个墨绿色条纹西瓜,切开后阵阵清香扑鼻而来。看着丰收的西瓜,庞各庄镇老宋瓜园负责人宋绍堂在瓜棚里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今年一共种植了9个温室和20余个冷棚的小型西瓜,品种为L-600,分批次定植,错峰上市。你看到的这批温室西瓜是最早的一批,1月12日就已经定植了,2月20号完成了授粉,清明节后就成熟上市了。”园区负责人宋绍堂边查看西瓜的长势边对记者说道。
然而,在几个月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被西瓜根节线虫为害的重灾区。自2015年起,根结线虫困扰老宋瓜园5年之久,2019年危害更加严重,重病棚室病株率达70%以上,减产将近一半,成了老宋的“心头病”。
据老宋介绍,往年他还可采用将西瓜苗嫁接在南瓜砧木上的方法,利用南瓜发达的根系与强大的抗根腐病能力来提高西瓜的抵抗力和生长力。然而嫁接、掐掉冒出来的南瓜苗都得靠手工,相当费时。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在今年人工短缺的情况下,嫁接瓜苗的做法也不太可取。
据了解,西瓜根结线虫病有着西瓜“癌症”之称,是连作西瓜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以西瓜的侧根和须根受害最重,在温室和反季节栽培生产中发病率最高,一般情况减产20%左右,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生防科科长、高级农艺师尹哲对记者介绍,今年年初,单位接到了大兴区老宋瓜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的求助电话。针对根结线虫为害严重的问题,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及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老宋瓜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早春茬西瓜上,开展了防线虫微生态制剂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病试验,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记者走进了去年病害最重的六号棚,看到西瓜长势良好,果形周正,叶片浓绿。挖出来一株观察根系,发现完全没有根瘤,而且毛根非常旺盛。技术员雷师傅介绍,“以前我们一直使用福其多(一种化学农药)、阿维菌素等常规杀线药剂防治线虫,整个生长期需要重复多次用药,对根系伤害挺大,效果也不太理想。”在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专家的帮助指导下,雷师傅开始使用防线虫微生态制剂。“一个棚基本上500-600元钱吧,总体算一算,与化学农药相比不但用药成本没有增加,还提高长势,多结瓜,关键是几乎看不见线虫为害的症状了。”
据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主任、国家增产菌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琦介绍,中农绿康防线虫微生态制剂,是根据植物微生态学理论,采用单菌株发酵、多菌株复配等现代化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制剂加工工艺,研制而成的复合型微生态制剂。菌剂施入土壤后,生防菌迅速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在土壤中形成优势群,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严密的保护层,进而减少和降低根结线虫的发病率。
老宋对记者说“我们种植西瓜时间很长了,温室已连作17年,每年种两茬西瓜,从来没有休耕或者轮作过,造成线虫积累发生。去年线虫病害太严重,常规化学药剂也治不住。多亏了北京植保站的专家推荐的防线虫微生态制剂,这顽固的西瓜根结线虫总算有了克星,让我们今年可以有个好收成!”老宋介绍,园区现在通过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并且已经与中粮、盒马生鲜达成了初步意向,今年的西瓜会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各地。
2020年4月上旬,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组织开展了“植物微生态制剂在西瓜上的示范应用现场观摩会”。会上北京市植物保护站高级农艺师李金萍介绍了试验的设计情况及具体操作情况,园区技术负责人全面地介绍了使用产品后的防治效果:应用防线虫微生态制剂后瓜苗长势整齐,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22%和35%,早春花期提前7天,瓜形周正;植物微生态制剂防控根结线虫病效果显著,根结线虫病病株率减少50%以上,挽回产量损失3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60%以上。专家组听取汇报及田间观摩后一致认为,防线虫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解决西瓜连作障碍,保持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增产和改良品质等效果,是实现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的资源节约型新产品。
据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主任、国家增产菌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琦介绍,防线虫微生态制剂在北京西甜瓜与设施蔬菜种植领域有着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于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农业节本提质增效意义重大。目前已经在内蒙古、广西、山东等十几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了试验示范,面积达到500亩,对根结线虫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60%,平均亩增加经济效益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