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法院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 为社区防疫提供法治保障

2020年03月14日20:38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池梦蕊)为支持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东城区法院派出了40名党员干部作为志愿者深入到北新桥街道青龙、门楼、十三条、草园等四个社区支援防疫工作。自报到以来,他们始终尽职尽责、踏实细致,协助社区把好入口关,出色地完成了社区防疫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东城法院的志愿者们在肩负扎实推进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法治宣传和矛盾化解工作。他们走进社区居委会、深入街巷胡同,在坚守防疫岗位的同时结合工作本职,把病毒防疫和司法宣传结合,将服务居民与调解纠纷相结合,不仅为社区居民编织了一张防疫安全网,更为他们建立了一张司法宣传调解网。

开展防疫法治宣传 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形成了全民参与防控的良好形势,绝大部分群众都能做到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遵守防疫期间的各种管控措施。然而,在防控中,志愿者们发现,仍然有不少人置本人和他人的安全于不顾,为一己之私,逞一时之快,拒绝配合疫情防控措施。为了有效提升社区居民配合防控措施、遵守防控法规的自觉性,法院志愿者们汇总了疫情防控相关法律规定和现实案例,制作了《法律的红线你不要踩——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典型案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应知晓的相关法律问题》《居民小区防疫指南小漫画》《防疫有法网上看 齐心协力度难关》等动画网上课堂和普法宣传材料,以展板、海报、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等形式进行推广,把防疫普法宣传工作深入到社区的每一处。在青龙社区青龙胡同20号的值守点,东城法院的志愿者还录制了值守点广播,使用车载音响循环播放,将文字的提醒转化为语音提示。

推进社区司法服务 便利人民群众矛盾化解

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延伸审判职能,推进诉源治理,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社区更是一项着眼长远、回应需求、便利群众的新思路。东城法院下派干部将司法服务和矛盾化解的工作前移,化被动接案为主动服务,将司法服务送上门,将矛盾化解做到家,打造群众身边的司法服务品牌。通过设立人民法院咨询调解站,张贴咨询调解微信二维码,设立咨询调解热线等方式,把传统的法律咨询和诉前调解工作以更为多元的渠道,更为丰富的形式提供给社区居民,回应了社区居民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司法需求。

除此之外,东城法院的干部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对于值守过程中发现的不带口罩又多次劝说无果的老人,他们本着对百姓负责的态度把自己身上富裕的口罩送给老人,最终感动了居民,得到了支持、理解和配合。在门楼社区,随着近期返京人员人数的增加,居家隔离人员也在不断增长。为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安全,营造温暖安全的居住环境,法官中的“大力士们”还主动承担起为居家隔离居民和独居高龄老人运送生活物资的工作,风雨无阻、周末无休。

发挥人才专业特长 支持社区疫情防控

利用志愿者抗疫小分队的专业优势,整理疫情相关的刑事、行政、民事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在疫情应对措施、基层社会面管控、违法处罚尺度等方面为社区明确标准、统一尺度提供法治支持。

东城法院的志愿者们还利用年轻干警外语水平较高的特点编写了《社区抗疫人员常用英语30句(英汉对照)》,并设立外籍人员防疫工作志愿翻译岗,利用外语向外籍人士介绍防疫政策和法律规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社区有效开展对外籍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助力。

在青龙社区支援的14名干部,他们分别负责青龙胡同20号和炮局头条北口两个值守点。不同于其它值守点的是,这两个值守点没有其他人支援,从早9点到晚9点,12小时的值守全部由法院的志愿者承包。2月的北京,夜晚气温依然是非常低的,长时间站立脚下会很冷,但他们不言苦、不言累,坚守防控一线。他们严格执行“出入证”制度,对进出人员做到了必查出入证、必测体温、必登记车辆相关信息,且值班信息反馈及时、无缝对接。更难得的是,面对个别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她们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将相关法律法规清晰解读给居民,劝导居民在疫情期间更要尊法、懂法、守法。在法官耐心的劝导下,居民不但消除了紧张负面的情绪,也增强了自身的防控意识。

(责编:池梦蕊、高星)